2017年以來,山陽縣緊盯提升教育質量這一目標不放松,圍繞“教育質量攻堅年”這一中心任務,以敏銳的目光觀察、冷靜的頭腦思考,努力占領教育制高點,重質量、抓質量、比質量的氛圍日益濃厚,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空前高漲。

通過關心班主任和一線教師抓激勵。通過出臺三項機制,解決班主任和一線教師的待遇,一是堅持讓他們經濟上得實惠。采取“基礎津貼+補助津貼”的方式提高班主任津貼標準。二是堅持在學校受尊重。堅持評優樹模、表彰獎勵、考核考評,優先考慮班主任和一線教師。三是堅持選拔上優先。在學校中層管理人員選拔上堅持從班主任和一線教師中產生,而且必須要有兩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經歷,同等資歷的當班主任時間長的同志優先。

通過開展教育質量專項督察指導抓復課。為了確保復課工作扎實有序、高效運行,該縣每年都成立高中考復課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解決復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同時成立高中考復課督察指導組,定期深入學校、深入課堂、深入師生,全面指導全縣高中考復課備考工作。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聽課評課、問卷調查、走訪了解等方式全面掌握學校“管”、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情況。通過定期召開高考、中考分析座談會,認真分析全縣高考、中考形勢,制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傳遞考試最新信息,糾正教學偏差,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通過嚴格過程管理抓隊伍。該縣制定下發了《中小學兩個常規管理規定》,在全縣中小學校建立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把工作的重心和教育資源配置集中到強化教育教學環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確立了“強過程、抓落實、勤指導、全覆蓋”的工作原則,提出了“教學六認真”(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作業、認真輔導、認真考試、認真活動)要求,建立健全了縣、鎮、校三級教學業務督察制度,強化教學常規督促檢查,全面加強對教師教學過程的指導和管理,規范和優化教師備課、上課、作業批改等教學環節,提高教學管理的精細化水平。出臺加強教師隊伍管理暫行規定。建立“為學校服務直通車”機制,建立深入學校解難題機制,現場為學校解難題、為教師辦實事。

通過深化教學改革抓素質。把教師專業成長作為教育質量提高的第一要務,鼓勵教師進行多種形式的教學研究,立足實際,打破時空限制,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研究活動,加強教師間交流研討,不斷優化課堂結構,抓住每一門學科、每一節課堂、每一個環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樣化研究方式,搭建靈活多樣的活動平臺,讓教師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積極支持教師走出去參觀學習,開闊眼界,更新理念;同時采取引進來的辦法,通過考察學習和專家引領,促進教師隊伍成長。

通過加強教學點管理抓關愛。為調動全縣廣大教師堅守山區、服務基層的積極性,制定下發了《關于切實加強教學點生活設施條件的通知》,2016年落實邊遠地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生活補助資金318.75萬元,181所學校826名教師受益;2017年,在認真落實好惠師利教政策的基礎上,在全縣教學點全面實施“五個一”關愛工程,保證教學點任課教師留得住、干得好。建立優質學校、中心小學、完全小學教師到教學點任教、巡回支教和校際之間教師定期交流制度,補充教學點師資不足,確保教學點課程的全面開設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通過建立教育質量監測體系抓考核。出臺科教系統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對當年質量檢測、中考及高考位于全縣或全市同類學校綜合排名倒數第一的校長、分管教學副校長、教導主任(或包年級主任)就地免職或建議免職。對單科成績在同類學校后三名的學科教師不得評優樹模、評職晉級。對城區學校質量位于全縣前三名的,在教師評職上給予指標獎勵。成立監測中心,定期、不定期對中小學質量進行監測,對每門學科的質量進行監控、分析,對應到具體學校、班級、老師身上。從2017年起,山陽縣每年對1~8年級學生都進行一次全面檢測,對所開課程原則上都實施檢測。同時對每個學校、教師建立起長期可跟蹤、可追溯的質量檔案,將每個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業績作為評優、調動、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通過激勵先進和鞭策后進,在全縣營造力爭上游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