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創設的小學英語詞匯教學
作者:陳 琳 江蘇省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廟鎮李井小學
發布時間:2018-03-06 16:16:2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創設英語教學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根據其性格和能力靈活展開,達到優化教學的效果。具體操作時,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則:1.形象生動,符合學生喜好,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2.圍繞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學生生活,促進其發展;3.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勞逸結合,做好語言啟蒙,讓學生感受到快樂。
一、創設實物情境,促進直觀感知
如在講牛津小學英語3A My classroom一課時,詞匯中涉及的都是文具用品,我就就地取材,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文具,邊看邊學,與實物進行對比,展開聯想,促進記憶。半節課過去,學生學得都不錯,大體上都掌握了,能順利讀出詞匯并且掌握相應的意思,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遇到了一個很普遍的難題:分不清ruler和rubber。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先讓學生自主觀察,從音、形、義三個方面入手進行對比,并且自由聯想,歸納區分的方法。很快,就有學生想出了方法,他們對比兩者發現ruler中間的“ l ”長長的,很像一把直尺,而rubber中間的“ b”很像橡皮。有了這樣的理解,學生就能區分了,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再比如講到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一課時,里面都是關于水果的詞匯,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我就事先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水果,像葡萄、蘋果、梨子、香蕉、橙子等,每教一個詞匯就向學生展示一種水果。學生看到以后學習興趣大增,我就讓其跟著我朗讀,誰讀得音準,我就將水果獎勵給他。這樣,不僅理解了詞匯,還訓練了口語,一舉兩得。
通過實物情境的創設,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活躍了課堂氣氛,讓詞匯教學在歡快的氛圍中展開,降低教學難度。
二、創設表演情境,培養創新能力
如在講牛津小學英語3A Playtime一課時,涉及重點句子“Go to the slide. Pick up the doll”,如果我采用直接教學的方式,學生在沒有提示的情境中很難理解??紤]到句子中包含的動詞較多,我就借助表演引導學生理解,果不其然,我只表演了一遍,學生便明白了句子的含義。在此基礎上,我又鼓勵學生創新,孩子一開始不太會,我就舉了一個例子:Go to the bicycle. Pick up the pencil.然后,學生就懂了,發揮其想象力,源源不斷地造句:“Go to the tree. Pick up the leaf ”“Go to the bed. Pick up the doll”等,孩子們說得不亦樂乎,整個教室里充滿了歡聲笑語。再比如,講到牛津小學英語3A Sports一課時,教學中涉及了很多動作詞匯,像go,run,jump,close,open等,有些詞匯詞形詞義相近,學生難以分辨,我就想到了借助直觀表演來促進其記憶,像“open”就是一個打開的手勢,而“close”就是關上,動作很明顯。
這樣,學生就能通過直觀、動態的表演來理解、記憶詞匯,并且在不斷創新中培養語言興趣,牢固掌握知識。
三、創設游戲情境,活躍課堂氛圍
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能玩的游戲有很多,像 What's missing? I do, you say. You say, I act.等。具體選擇時,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詞匯類型而定。比如,在講到牛津小學英語5A《Hobby》一課時,里面了涉及了很多興趣愛好,像swim,dance,sing,ride等,都是內涵豐富的肢體語言。所以,我就組織了You say, I act的游戲,隨機選擇4位學生上臺表演動作,然后由臺下的學生發出口令,像dance,臺上的4位學生就要馬上反應過來并作出指定動作,由此展開。這樣一來,學生在“你說我做”的游戲中很快就記住了單詞,并且有了很深的印象。此外,“猜一猜”的游戲也很受學生歡迎,這考查的是學生的猜測、記憶能力。如在講牛津小學英語4B Whose dress is this?一課時,我就先讓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對游戲規則有大致的了解。然后開始活動,先讓其閉上眼睛,然后我隨機拿走一個學生的文具,可以是鉛筆、橡皮等,然后讓學生睜開眼猜:“Boys and girls, let's guess, whose rubber is this?”學生馬上開始動腦筋,并且運用所學與我對話,直至最后正確猜出。
總之,情境創設的引入是促進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途徑,不僅能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有效掌握,還能激發其興趣,大膽創新,實現能力的提升。我們的教學圍繞學生展開,也要為其成長服務,既要讓學生學好,也要讓其學得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