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重在培養學生主動搜集和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就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因此,將思維導圖運用在小學英語高年級教學環節中,能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和開闊,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一、思維導圖內涵

思維導圖又稱心智導圖,是英國心理學家東尼·博贊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是一種高級思維形式,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讓人的左右腦同時運作,既訓練了左腦的詞語、數字、邏輯等能力,同時也運用了右腦的色彩、圖像、符號、空間意識等能力,實現全腦開發。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高年級教學中的嘗試運用

1.搭建單詞網絡,提高詞匯儲備。

在單詞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使原本獨立、單一的單詞更加立體和豐富。心理學家認為,英語水平的高低和個人詞匯儲備量、運用詞匯的能力有著很大的聯系。一個人的詞匯量越大,語言運用能力就越強,英語思維能力就越強。脫離語境的單詞學習只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消極影響,思維導圖在單詞教學中的運用,能把靜態的詞有機地嵌入一個中心詞中,形成詞塊,顯示它們的內在邏輯關系,如同義詞、反義詞、近義詞、同音詞等,在內涵和外延兩方面建構思維導圖,還能使單詞產生裂變。

2.緊扣語篇內容,挖掘思維深度。

譯林版小學英語高年級大部分的story time都是語篇形式,涵蓋故事、環保、人文等多方面的綜合知識,整體性和邏輯性較強,對學生的語言輸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讓學生在整合新舊知識的基礎上,建構課文框架,提高表達能力,提高綜合語言能力。圖表中的關鍵詞和圖片能幫助學生整體把握文本,梳理清晰的話題思路,讓學生的思維不只是線性,而是樹式或球式,復述文本思路清晰,易抓住重點。

3.借助導圖框架,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老師課堂上運用思維導圖,通過前期一步步的支架構建,讓學生熟悉了文本的主要信息和內容、文章的發展脈絡,作者寫作的背景、目的一目了然,思維導圖逐步完成,老師接下來將要求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口頭復述文本。面對這樣圖文并茂的生動思維導圖,學生參與復述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和純文字比,簡潔、直觀的思維導圖更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語言輸出的難度。復述的過程中,學生英語思維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口語水平會有進一步提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4.構建主題支架,激發寫作興趣。

說和寫都是語言的表達形式,書面語言在其組織形式上要比口頭語言更精確復雜,在學生完成書面表達時,會遇到單詞書寫和英語表達困難的問題。我建議學生在認真審題后,畫個簡單的思維導圖,建立一個寫作框架或提綱,按照提示,有邏輯性地完成英語寫作。一次寫作課上,我示范畫了一張思維導圖構建作文框架,幫助他們打開思路。

5.布置家庭作業,延展思維導圖。

對于學生來說,思維導圖還是個新鮮的事物,需要在多次實踐中慢慢掌握。老師在布置家庭作業時,可以適當讓學生動手畫一畫,寫一寫,并利用思維導圖復述文本內容,充分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思維導圖式的家庭作業集趣味性、針對性、層次性和自主性于一體。

運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有效教學,它是以教學核心問題為主線,將整個教學看作完整的動態開放系統,實現教學內容步步深入、目標漸漸達成的教學過程,達到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思維導圖的運用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老師用心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勇于實踐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我們學生的英語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整理能力以及記憶、復述能力都會有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