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之一就是要著眼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習得和養成。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可從預習這一環節做起。預習為學生獨立思考和閱讀提供了自主實踐的機會,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激活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以標扣本,明確語文預習的重要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預習是一種學習的好習慣。

二、以綱扣本,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教學大綱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并強調:“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創新型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的使命。每一個學校,都要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營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圍,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寬松的環境。語文教學必須緊扣課程標準,貫徹大綱精神,加強預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三、增識提效,探索語文預習有效方法

提高預習認識,掌握預習方法,養成預習習慣可以促進學生質疑克難,樂于語文學習,善于語文學習,提高聽課水平;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活思維,使學生主動學習語文,創造性學習語文;預習為學生獨立思考、獨立閱讀、獨立學習、獨立創造提供了一個實踐的機會,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了學生,自然會一步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具體做法如下:

1.了解學生預習情況,為個性化語文學習提供可能。

2.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以及大綱,制定階段性預習規劃。

3.依據單元板塊以及具體課文,寓教于樂制定預習方案。

4.依據語文學科的特點,指導預習方法。

5.傳授預習方法,讓學生會學。葉圣陶先生說:預習原很通行,但要收到實效,方法必須切實。指導學生預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讓學生在反復訓練的過程中掌握方法。

四、依據學法指導,抓好預習訓練

1.教給學生基本的預習方法后,教師歸納要點,要求學生按“初讀——熟讀——細讀”的方法預習課文,逐步引導學生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

2.明確預習基本方法后,教師要設法讓學生明白預習的基本要求,了解自主預習的兩項內容:一是簡單介紹有關的人、事、物、景,激發自主預習的興趣。二是指引線索,提出自主學習的具體要求。

3.課內外結合,體現自主預習。學生初學預習時,不能很好地掌握自主預習的方法要領,無從下手,這是正常的,教師應在課內指導預習方法,或根據學生不同的預習水平成立預習小組,讓學生互相交流預習體會,引導學生逐步把預習放在課外進行,以便突出自主性。

4.學生相互學習,檢查預習效果。預習是自我挑戰的一種行為,允許學生犯錯誤,不應要求過高,更不要責備學生。要用鼓勵、贊賞的方法引導學生去進行,采用讓學生互相講課的方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并讓他們多提出幾個“為什么”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向更深層次發展。

五、依據學生實際,隨機檢查預習效果

預習的要求依據學生實際,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預習作業要有針對性。有布置、有檢查才能了解預習效果,促進學生預習習慣的養成,課堂教學應當從檢查預習入手,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

教師要靈活把握檢查時機,把檢查預習貫穿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把課前預習和課中學習聯系起來,要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嘗試、自主探究、自主發現和主動實踐等環節,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語文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