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情境教學,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對所學知識充滿好奇,挖掘他們的智慧潛力,通過教師的引導、點撥和學生的積極思考,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高效完成學習任務。

一、創設互動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新課改教學的推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形成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師生通過互動交流完成數學知識的探究活動。在互動過程中,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他們的思維狀態,對他們遇到的問題能及時進行指導,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快速掌握教材中的新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在互動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設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通過分享和認真傾聽,使他們思考得更加深入,深刻理解所學內容,促進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在師生互動的教學情境中,教師要善于運用正面評價,對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進行表揚,讓他們獲得來自教師的學習動力,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實現高效的學習。

二、創設多媒體情境,豐富教學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多媒體情境,利用多媒體把教材中枯燥、抽象的內容轉換成圖片、視頻等直觀內容,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能激發他們對數學新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動探究多媒體出示的知識和問題。在多媒體情境中,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能充分發揮思維的靈活性,探究知識之間的聯系。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長方形、正方形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隨后引入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趣味性的多媒體情境中,學生能夠很快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能運用公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物體的面積,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創設問題情境,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獨立思考和深入探究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思考問題掌握所學內容。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教材中的重點內容設計問題,使設計的問題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學四則運算時,教師給出題目:水上樂園上午接待游客46人,中午有21人離開,下午又來了35人,現在水上樂園一共有多少人?在問題情境中,學生能夠找出解決題目用到的信息,正確列出算式,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在教學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時,教師通過提問進行教學,讓學生根據題意列出正確的算式。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能在理解題目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知識,使數學思維獲得發展。

四、創設競賽情境,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競賽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學生為了獲得競賽的勝利,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新的知識,在增加知識積累的同時,提高數學計算能力。在競賽情境中,學生能充分發揮思維的積極性,利用掌握的數學知識快速解決數學問題,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高效進行。例如:在復習環節,教師可以給學生出示口算題目,讓學生運用學到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教師可以制定以下競賽規則:計算正確1題得1分,計算錯誤1題扣1分。在競賽中,學生認真審題,積極思考,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大大提高。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搶答,先提出一些基礎的題目,把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積極參與到搶答活動中。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利用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把已有知識作為探究的切入點,尋找新舊知識的聯系點,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有效掌握數學知識,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