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秦嶺腳下,湯湯渭水河畔,有一所美麗的學校——鄠邑區人民路小學。多年來,學校在不斷摸索中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成長”課程體系,惠澤了在此求學的莘莘學子。

“奇”校“奇”課

在學校一個幽靜的角落,茵茵綠葉下,幾張大桌子上擺滿了各種美味佳肴。幾圈身著漢服的學生分別圍桌席地跪坐。仔細看桌上,有餅餌、酪、胡蒜、胡餅、扁桃、胡羹等,還有仿制的觥、盠、缶、觚等容器。雷曉靜正舉著一樽酒(用飲料代替)講著:席不正,不坐。君賜食,必正席先食之。這是雷曉靜正在給學生們上國學課。每雙小手都擎著一杯“酒”向老師行禮,鴉雀無聲。

雷曉靜是學校的語文教師,她酷愛傳統文化,于是開設了國學課程。課程涉及傳統文化中的方方面面:文化、制度、官職、禮儀、甚至美食,無一不包羅在她的國學課視野內。

“我特別喜歡上雷老師的課,特別有意思,還能學到很多自己不知道的新奇的事兒”四年級學生劉晶晶說。

“每次我還意猶未盡,課就結束了。”六年級的馮易之說道。

有這樣的課是因為有孕育這種課的校園,“教書(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品質)育人(人的全面發展、滿足社會需求、讓家長滿意)”始終是學校多年以來從未改變的發展道路。

環環相扣的“三階”課程

雷曉靜的國學課程是人民路小學成長課程系中的一門。成長課程體系是學校用2年時間不斷摸索出來的一套全方面、分階段的課程體系。包括縱向三個階段,橫向59門課程。三階課程相輔相成,共同促進人的成長。

“三階課程分別從不同層次重點培養不同的能力。”校長王東峰說:“成長課程第一階是基礎課程,共13門,包括語文、數學、美術、音樂等國家小學素質教育規定的規范課,主要是傳授學生文化基礎知識。然而學校把13門課都納入了6大素養(品德與習慣、個人與健康、社會與人文、自然與科學、藝術與審美、實踐與創新)的體系中,其中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美德與生活屬于品德與習慣素養;體育、健康與教育歸屬個人與健康素養;數學、語文、閱讀屬于社會與人文素養;科學、信息技術歸屬自然與科學素養;美術、音樂屬于藝術與審美素養;綜合實踐屬于實踐與創新素養。這樣安排就使每位老師都認為自己的課是“主課”,并明晰自己的課主要培養學生的哪種素養。給每一位老師都“加足油”。

成長課程第二階是拓展課程。本質上是以選班走課的形式進行的社團課程,總計37門。雖然依托社團的形式,但實質上已經課程化。每門課都有自己的培養目標、教學計劃、教學設計、科學高效的課堂過程檢查考核。這些課程都是從基礎課程拓展而來,解決了有些課程的師資問題,同時,由于和基礎課聯系緊密,保持了社團的生命力,破解了各校社團“虎頭蛇尾”的共性難題。

其中,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美德與生活拓展出全科滲透課程;體育、健康與教育拓展出足球、籃球、兵乓球、健身操、啦啦操、武術等課程;數學、語文、閱讀拓展出書法、閱讀、播音與主持、國學等課程;科學、信息技術拓展出電腦繪圖、科技制作、科幻繪圖、機器人種植等課程;美術、音樂拓展出葫蘆絲、管樂、合唱舞蹈、陶藝、色彩畫剪紙等課程;綜合實踐拓展出指尖的藝術、美食家、愛生活勞動技術等課程。

成長課程第三階是綜合全息課程,是全面影響學生的課程。強調對學生全素養的干預和沁潤。包括國學、書香校園、講故事、報刊課程、實驗課程、研學課程、種植課程、配畫課程等。另外,還有一些課程正在建設之中,比如二十四節氣課程、傳統節日課程、演講課程等。”

“力道”不同 殊途同歸

三個階段的課程貫穿學生六年生活的始終,雖然相輔相成,但是它們的用力點和力道是不同的:基礎課程要用“實”力,拓展課程要用“活”力,綜合課程要用 “精”力。

五二班的李強回憶說:“我一年級時比較喜歡語文課,后來就參加了閱讀社團,因為閱讀我開闊了視野,愛上了機器人和講故事,又因為機器人社團的原因,我對數學也產生濃厚的興趣,改變了原來偏科的毛病。記得四年級時,有一次為了社團的一次講故事比賽,我整整準備了3天:為了選擇一個最能表現愛國主義情懷素材的故事,我在書店泡了整整半天,查了大量的書。下午又在音像店磨了好久,是為了給我的故事配上最好的背景音樂。第二天構思怎么把握語氣,怎么把握節奏、怎么把握重點詞句,講出這個故事的靈魂。忽然有一天,我發現,咦?講故事怎么和寫作文有點像呢!語氣、結構、靈魂!my god! 我似乎一下子作文分數垮了一個臺階!作業做完得快了,我就有更多的時間投進我的社團了。”

像李強這樣的學生有很多,他們可以在不同的社團之間轉換,還可以依據自己的興趣跨越不同社團的活動。

最棒的助力是激勵

有了好的課程,還得有相應的考核方式和激勵機制。學校根據六大素養制定了九星評價體系。代表樂于助人和尊敬長輩的美德之星和代表誠信友善、謙遜有禮的文明之星屬于品德與習慣素養;代表勤于鍛煉、健康向上的健體之星和代表樂學進取、不斷超越的飛躍之星屬于個人與健康素養;代表博覽群書、知識淵博的博學之星屬于社會與人文素養;代表成績優異、愛好科學的智慧之星屬于自然與科學素養;代表情趣高雅、藝有所長的藝術之星屬于藝術與審美素養;代表善于鉆研、積極實踐的實踐之星和代表才思敏捷、善于創新的創新之星屬于實踐與創新素養。學校以個人、班級、年級、學科為單位,從班級、年級、校級不同級別,根據社團活動考核成績進行分級、分科、分等的表彰。

獲得了校級舞蹈類藝術之星的劉甜甜同學說:“獲得這個獎狀,我很高興,小學6年,舞蹈一直伴隨著我,我從一個小姑娘跳成了一個美少女。考試成績不好時,我“應聲”而舞;課業壓力大時,我“隨意踏舞”;期末成績優異時,我翩然起舞”。6年來,劉甜甜的各種舞蹈獎狀貼滿了一墻,不僅激勵著她熬過了艱苦的舞蹈基本功訓練階段,也支撐著她通過了學習生活中的各種磨礪。像劉甜甜這樣的學生在其他的社團還有很多,健全的激勵制度成為他們最大的人生助力。

王東峰說:“三階六素九星,構成了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歸根結底,我們做的這些都是為了實現教育立德樹人的目的。教育是個大課題,我們要探索的還有很多。教育,我們還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