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三年打好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戰
作者:孫慶玲
發布時間:2018-02-27 15:09:02 來源:中青在線
中青在線北京2月27日電 記者今天從教育部獲悉,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印發的《深度貧困地區教育脫貧攻堅實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以下簡稱“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要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負責人表示,隨著脫貧攻堅不斷深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深度貧困問題突出,攻堅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叭齾^三州”以及貧困發生率超過18%的貧困縣和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貧困村,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補齊這些短板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之策。
為此,《實施方案》以“三區三州”為重點,以補齊教育短板為突破口,以解決瓶頸制約為方向,推動教育新增資金、新增項目、新增舉措向“三區三州”傾斜。力爭到2020年,“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保障各教育階段建檔立卡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程全部資助,保障貧困家庭孩子都可以上學,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更多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接受更好更高層次教育,都有機會通過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或職業培訓實現家庭脫貧,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的能力顯著增強。
《實施方案》提出,首先要精準建立教育扶貧臺賬。將“三區三州”教育扶貧工作納入臺賬管理。用教育賬精準定位每個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就學和資助需求,用投入賬精準掌握中央、地方等教育投入情況,用支援賬精準摸清東部省份、國有企業、學校、社會力量等教育對口支援動態。
《實施方案》強調,要穩步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包括保障義務教育,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完善控輟保學工作機制,擴大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同時發展學前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拓寬通道,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保障質量,完善資助政策體系避免因貧失學輟學。
此外,推普脫貧攻堅行動也是《實施方案》的重要部分,要求多種形式加強少數民族青壯年農牧民普通話培訓,同步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與普通話推廣,解決因語言不通而無法就業創業的問題。
日前教育部、國務院扶貧辦、國家語委研究還印發《推普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8-2020年)》,強調要堅持政府主導、精準聚焦、因地制宜、統籌兼顧的基本原則,通過健全機制、精準發力、分類指導、融合發展,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貧困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消除因語言不通而無法脫貧的情況發生。到2020年,實現貧困家庭新增勞動力人口應全部具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溝通交流和應用能力,現有貧困地區青壯年勞動力具備基本的普通話交流能力,當地普通話普及率明顯提升,初步具備普通話交流的語言環境。
為保障教育扶貧的投入,《實施方案》明確發揮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中央相關教育轉移支付存量資金優先保障、增量資金更多用于“三區三州”教育發展和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受教育的需要。發揮金融資金的引導和協同作用,精準對接教育扶貧多元化融資需求。集聚教育對口支援力量,建立教育扶貧工作聯盟,統籌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支援、中央單位定點扶貧、攜手奔小康等方面幫扶力量,形成對口幫扶“三區三州”教育脫貧攻堅的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