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旬陽縣把“五類學生”關愛作為教育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通過全面排查摸底、夯實關護責任、落實結對幫扶、整合社會資源,確保留守學生、殘疾學生、貧困家庭學生、隨遷子女和學困生一個都不少,有學上、上好學。

全面排查,摸底登記無遺漏。利用假期,該縣教體局召開了“教育脫貧攻堅大會”,對“五類學生”關愛工作進行重點安排部署,要求各學校建立適齡兒童少年入學檔案庫,規范“十表十九冊”學生信息管理。各校對轄區適齡兒童少年進行了全面的摸底,建立了留守學生、殘疾學生、貧困學生、隨遷子女和學困生管理臺賬,做到“五類學生”底子清,情況明。開學后,教體局成立十個工作組,對全縣中小學教育扶貧落實情況及“五類學生”排查工作進行了督促檢查。全縣中小學在校學生中,殘疾學生131人,貧困學生15929人(其中建檔立卡10886人),留守學生4820人(其中建檔立卡1187人),學困學生2860人,隨遷子女1581人得到有效管理。

夯實責任,精準對接無縫化。為達到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目標責任,旬陽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主管、家校聯動、社會參與”的關愛體制,進一步夯實“五類學生”關護責任。縣政府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工作的通知》《關于切實落實義務教育控輟保學責任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進一步明確政府及學校的責任,健全控輟保學責任體系、控輟保學動態監測機制。全面落實輟學學生勸返復學、登記和書面報告制度,落實了控輟保學“雙線”“七長”責任制、每月情況報告制、控輟臺賬銷號制、輟學及時報告制、責任督學督查制、控輟專項督導制、干部結對幫扶制、教師家訪登記制、信息公開監督制、控輟保學考核問責制等“十項制度”,確保特殊群體關愛工作實現無縫對接,義務教育階段“五類學生”一個都不少,有學上,上好學。

結對幫扶,親情關懷不留白。為了讓“五類學生”安心入學、快樂生活,該縣教體局嚴格落實市局《關于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教師結對幫扶貧困學生”專項行動的通知》,建立了殘疾學生、貧困學生、留守學生、學困學生、隨遷學生等5類特殊群體學生關愛幫扶和管理制度,殘疾、貧困、留守、學困等四類學生全部落實教師“一對一”“一對多”關愛幫扶責任,重點針對隨遷學生,按照“兩為主”和 “一個不少”的原則落實了就近入學,在學校實行統一管理、統一編班、統一教學、統一安排活動,保證了他們平等接受教育。對于不能隨班就讀的殘疾兒童,采用教師志愿者“送教上門”的形式,每月到家送教兩次,并開展生活常識教育和自理技能教育等,同時,學校還為他們爭取殘疾人生活補助或社會援助,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整合資源,社會關愛暖人心。各校在精準落實教育扶貧政策的同時,主動搜集“五類兒童”家境資料和面臨的困難,做好牽線人,整合社會資助來源,彌補政策扶貧的不足。各校成立了扶貧領導小組,讓國家扶貧資金及社會捐贈物資用得合理、支得透明,據統計,累計撥付各類助學資金近億元,惠及學生80450人次,財政累計教育投入達20億元。積極聯系愛心企業或愛心人士直接與相關兒童家庭結親,做到對口支援和精準幫扶。在廣泛的宣傳引導作用下,社會各界愛心企業和熱心人士情系教育,紛紛伸出援手,該縣已形成捐資助學的良好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