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莊孝成,高級教師,陜西省首批學科帶頭人,陜西省教育科研先進個人,陜西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專家庫成員,陜西省中小學教師“國培計劃”遠程培訓項目特聘輔導員,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現任榆林高新第四小學校長,主編《養正教育》《好習慣伴我成長》《小學數學思想及教學案例》等8部校本教材和教師培訓專輯。

為進一步深化和推動素質教育改革,國家發布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的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是我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從頂層系統設計我國的育人目標框架,推動基礎教育由素質教育走向素養教育時代。建立以“學生核心素養”為統領的課程體系和評價標準,最終形成以“學生發展為核心”的完整育人體系。

一、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課題專家組成員左璜認為,素養教育與素質教育二者在實質上是高度一致的。“核心素養”的提出是對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什么樣的素質、如何培養這些素質”兩大問題的回應,超越了“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關于“知識”與“能力”之爭,回歸教育改革的原點,倡導教、學、評的一體化。

二、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認識

1.對十個數學核心概念的再認識。

2011年版《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數學課程教學中,要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實踐應用、創新意識”十個核心概念。我認為,在這十個核心概念中,除“創新意識”外的其余九個概念完全體現了數學的本質內涵,就應是數學學科要培養的核心素養。義務教育段的數學教育中,就應把重點放在這九個方面“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上,將這些素養要求逐步轉化為學生的基本素質。“創新意識”雖然不是數學學科的本質內涵,但它仍是現代數學教育的一項基本任務,應該貫穿在數學教育的始終,讓創新思維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原動力。

2.對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理解。

“數感……”等九個數學核心素養概念明確了數學教育目標,充分體現了數學的本質內涵。現實世界任何東西都可以用數字和數量關系來衡量,數感是每個人理解和認識世界的重要基石。各種符號作為現實世界里抽象概括的數學語言,是人類理解和表達客觀世界、數量關系、變化規律的重要形式,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能讓我們的學習、生活變得簡捷。我們生活在三維的世界里,要在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空間觀念,并借助幾何直觀把現實世界中復雜的數學現象簡明、形象地表達出來,更便于理解應用,展現數學的價值。在這個數據大爆發的時代,人們對大數據的開發和應用已在經濟、社會、文化、教育、國防等各領域都發揮出巨大作用,培養學生的數據觀念,掌握數據的調查和收集方法,學會分析、應用數據中蘊含的信息,成為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運算能力是數學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一項重要技能。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推理作為數學思維的基本形式,把計算與推理相結合,是我們探索數學思路、發現數學結論、構建數學體系的重要方式。學生建立的每一個數學概念、公式,是我們根據事物的特征及數量間的關系采用形式化的方式表達出來的一種數學結構,我們稱之為數學模型,建立數學模型、領悟數學思想方法是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任務,在這個過程中,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也是小學數學教育形成基本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應用數學概念、原理和方法來解釋現實世界的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并能在現實世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并用數學方法予以解決,這樣才能展現出數學的應用價值和魅力。這九個數學核心概念,都是數學學科教育的重要任務,要自覺轉化為數學教學實踐,培養形成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3.數學核心素養在數學四大領域的分布。

九個數學核心素養分布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大領域中一個或幾個學習領域。如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模型思想分布在“數與代數”領域,在學習數的認識、數的運算、方程等內容時就要著力培養這些核心素養。有些核心素養與單一的學習領域內容相關,如空間觀念主要集中在“圖形與幾何”領域,學習探索平面、立體圖形的認識、性質、運動變化等內容時,應注意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還有的核心素養與幾個領域都有密切的關系,比如幾何直觀與“圖形與幾何”“數與代數”都有聯系,推理能力、應用意識更是幾乎與所有的數學領域都有聯系。創新意識雖不是數學的本質內涵,但對數學創新意識的培養要貫穿于數學教學內容的各領域、全過程,確保優秀數學文化在繼承中得到發展。

三、核心素養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實踐

1.以培養學生良好學習品質、提升學習能力為切入口

為了落實核心素養教育,榆林高新第四小學對課程重構、課堂教學改革、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鏈式設計,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服務。把核心素養的落實首先指向學生學習能力提升上,提升學生六大學習品質素養,數學課堂也不例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善于傾聽、獨立探究、批判質疑、良好溝通、團結合作”六個方面的學習品質,這其中直接涵蓋著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要求,以核心素養要求從根本上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比如“規范書寫”的落實,首先從提升教師、豐富課程資源供給開始。讓每一位數學老師,每一個學生都要能寫一手好字、好數字。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培養全體學生“善于傾聽、獨立探究、批判質疑、良好溝通、小組合作”五個方面的良好學習品質。在信息化時代,引進“作業盒子、作業工具”等數學學習軟件,實現教師對學生的遠程學習管理,引導學生合理使用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學習設備,開展適時、碎片化的學習,培養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良好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學習能力的提升,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素質。

2.以“五環一評”互動課堂教學模式推動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為推動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學校全面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榆林高新第四小學全面推進“導學展練延+全程評價”的“五環一評”互動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把課堂結構分為五個環節,即:導(情景定位,個體明標)——學(提綱導學,合作探究)——展(交流展示,質疑點撥)——練(實踐應用,檢測反饋)——延(學習整理,拓展延伸);“全程評價”即: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把課堂學習活動構建成為以“個體主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為主要特征的教學過程。把課堂教學環節設計為“以學為主,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結構形式。

通過長期對每一位老師的常態課堂的“七維觀課記錄”,依據課堂觀察記錄的數據,在教學研討中對每位教師的教學過程做深度“課堂診斷分析”,在自我反思、研討分析的基礎上,教研組給每位教師“撰寫課例研究報告”,為每位老師的課堂教學改革狀態“畫像”,推動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觀察、傾聽、操作、探究、合作、展示、質疑、應用”等學習能力提升,促進數學素養要求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