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工作中,應當簡化教學步驟,簡化教學手法,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直觀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這才是最有效率的數(shù)學教學法。學生在年幼的階段,抽象思維能力、邏輯分析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等都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如果使用一些較抽象的教學方法,學生接受起來有難度,不利于教學。所以,筆者建議,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工作中,應當“直觀教學”,以此提高數(shù)學教學的效率。

一、直觀教學的特點和優(yōu)勢

1.符合小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

對于小學生而言,學習過程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這期間的學生各方面發(fā)育還不成熟,甚至是處在剛啟蒙的階段,如果使用一些學生不理解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緩慢,學習的效率也不高。如果將一些難以接受的教學方法變?yōu)楦菀住⒏鼮橹庇^,則學生學習的難度就會降低,被動學習也會轉(zhuǎn)變?yōu)橹鲃訉W習。

2.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

在直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滿足以下要求:(1)要善于使用教材,要選擇正確、恰當?shù)慕虒W策略,通過直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2)要在數(shù)學教學中使用圖形、圖像、教具等讓學生直觀地思考問題,直到找出正確的答案;(3)要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將文字內(nèi)容進行直觀轉(zhuǎn)化,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鼓勵學生使用直觀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二、直觀教學的引導策略

1.使用圖形進行表達,幫助學生理解運算概念。

圖形和圖像是小學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種教學手法,在數(shù)學教學工作中,完全可以應用圖形和圖像進行教學,在一些較難理解的運算概念中,通過圖形和圖像可以簡化概念的難度,學生在學習之后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例如在學生學習乘法分配律時,不理解數(shù)字分配的原理,學習過程更像是一種模仿的過程,教師如何演示,學生就如何操作,這樣顯然不能提高教學的效果。而使用圖形方法進行教學,可以起到較好的效果,“一個長方形的操場,長為100米,寬為50米,現(xiàn)在需要擴建操場的面積,長度需要增加20米,寬度不改變,則擴建之后的操場面積是多少?”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畫出一個長方形,在圖形中標明長寬數(shù)值,然后再進行計算。通過這種數(shù)字與圖形結(jié)合的方式,學生能夠理解乘法分配律中的一些原理,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2.使用直觀的教具進行教學。

在講解圓柱體表面積時,教師可以使用恰當?shù)慕叹哌M行輔助教學,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fā)揮紙質(zhì)圓柱體教具的演示作用,把圓柱體拆開,分成上下兩個圓和中間的一個長方形,這時讓學生仔細觀察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和哪些邊一樣長,這樣反復拆合幾次,學生會很容易看出長方形的長就是圓的周長,寬就是圓柱體的高,使學生開始建立空間概念。這樣學生既從中理解了計算公式,又使立體思維得到訓練。通過合適的教具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建立感性材料與理性認識之間的關(guān)系,便于學生掌握較難的數(shù)學知識,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也非常有幫助。

3.用簡單的生活元素代替復雜的數(shù)學知識。

對小學生而言,數(shù)學中有很多知識點難以迅速吸收和理解,教師應對這種問題的主要方法就是進行反復講解,通過頻次的增加達到教育的目的,但是,數(shù)學理論知識比較枯燥,長時間進行這種教育,會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容易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成績的提升。如果教師使用簡單的生活元素代替復雜的數(shù)學知識,就能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使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數(shù)學知識。因為簡單的生活元素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guān),學生在生活中已經(jīng)非常熟悉,將其作為切入點,會大大降低教學的難度,讓學生能夠更容易理解和應用。例如:很多小學生都無法快速掌握小時、分鐘、秒的轉(zhuǎn)換,教師可以將樹葉設(shè)定為秒,將小草設(shè)定為分鐘,將花朵設(shè)定為小時,推理得到:60片樹葉[=]1棵小草,60棵小草[=]1朵花,這樣學生會非常容易記憶。直觀教學是學生接觸數(shù)學的必要過程,良好的教學方法是學生打開數(shù)學之門的敲門磚。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工作中,教學工作者要避免和減少一些抽象教學方法的運用,要避免使用學生難以理解的教學手段,而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使用一些直觀的方法,使用學生能夠看得到的教學器具,學生對一些抽象的知識就會形成理性的認識,在學習過程中會更容易接受。本文簡單介紹了幾種較為可行的直觀教學方法,希望能夠得到教師同仁的肯定。同時,相關(guān)教育工作者要繼續(xù)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探索更多直觀的教學方法,一起為兒童成長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