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在作文教學研究方面,作過一些有益的探索,有的側重寫作興趣的培養,有的側重選材立意的點撥,有的側重結構層次的安排,有的側重行文的流暢自然及語言的優化訓練等。諸如此類的研討,都有很強的實踐意義和資料價值。但是在研討內容和適用對象上,都停留在傳統的大語文教學階段,缺少對臨近中考學生的作文指導。中考班的學生在限定的時空內,利用有限的素材積累,根據簡要的題目要求,去完成使閱卷老師賞心悅目的作文,確實是難上加難,這種研究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我們研究的中考語文作文升級策略具有很強的創新性、應用性和可操作性,旨在穩步提升中考作文檔次,探索中考作文升級的有效策略,推動課程建設的個性化、多樣化,以適應即將畢業的初中學生的階段性需要。

1.更新理念,多措并舉,全面突破,贏得發展。

我們所處的時代,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時代。對于作文教學而言,也應推陳出新,走在時代的前列。教師讓學生富有創意地完成自己的中考作文,使他們的智力成果升級。

探索作文教學新型方式,要更新理念,以興激趣,以實求活,充分挖掘考生的寫作潛力,使其富有創意地展現自己的寫作素養。培養學生多渠道積累寫作素材的能力,達到寫作內容既體現時代特點,又貼近生活實際的要求。結合教學的實際,通過精講精練,讓學生在立意、構思、表達等方面都能有所突破,贏得發展,提升檔次。

2.固本思源,素材新穎,精講精練,持續升級。

教師要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實驗稿)和《初中畢業生考試說明》,對兩本資料中的新提法、新觀點、新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通過實際的調查,設置問卷調查材料,了解學生作文的現狀,摸清學生作文的底子,以便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建立“熱點素材資料庫”,解決“無米下鍋”的問題,做到“找米下鍋”,達到“有好米下鍋”的目標。

(1)引導學生養成觀察和積累材料的習慣。首先,給予學生創新的信心和理念;其次,關注心情故事、新鮮發現、“焦點”新聞、意外事件、瞬間靈感等,補充自己的缺失,積累寫作素材;最后將切身體驗和感受放入“材料庫”,有利于學生通過真人真事抒發真情實感。

(2)具體實踐中,精講精練,落實寫作。在主題的新穎深刻上、構思的獨特巧妙上、表達的富有創意上、抒發真情實感上下工夫,要講透練精。上述四個訓練,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關聯,梯次推進,綜合延伸。在訓練中,讓學生牢固掌握寫作技巧和方法,并積極運用于寫作實踐中,使作文的檔次持續升級,大幅度提高學生中考作文水平。

3.立足現實,調查研究,注重實效,推陳出新。

在充分考慮學生實際的基礎上,研究怎樣積累寫作素材、積累什么樣的材料,在主題、構思、表達等方面,探索最前沿的寫作理念,研究出較為科學且行之有效的可供借鑒的操作模式,并形成成果,為學生、教師和學校提供方法和理論支持。采用教學即研究、研究即教學的實驗思維模式。在邊研究、邊吸收、邊總結、邊推行的基礎上,逐步達到中考作文的要求——內容具體、立意新穎、中心突出、構思巧妙、結構嚴謹、層次清晰,并能富有創意地表達真情實感。

當然,重點是實踐和研究,以調查研究為基礎、以精講精練為重點、以眾多教師共同參與為主要方式,以當前中考作文存在的問題為突破口,找準研究的有效途徑。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定能探索出初中畢業班作文升級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