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時間緊、任務重的前提下讓學生取得滿意的成績,是對全體高三教師的挑戰和考驗。今對以往高三備考進行認真梳理,結合自身認知體會,圍繞數學常規、教學各環節的有效性進行歸納。

一、準確的復習方向是有效備考的前提和保障

確定準確的復習方向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準確把握大綱、考綱要求,弄清楚哪些屬于識記內容,哪些屬于理解或掌握內容,以便準確把握復習的深度和廣度,讓每一堂課都能高效進行,不浪費學生時間,也便于根據內容深淺的層次尋找切合考綱、大綱的試題,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準確分析學生實際。學生是高考的當事人,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明確學情,是有效備考的核心要素。以學生的學習基礎選題,力爭題的難易程度符合學生的實際,能減輕學生的壓力,提高其自信,同時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克服一輪復習的急進心理

到了高三,學生、老師都會隨學校制造的高考氛圍緊迫起來,尤其是學習中游的學生和高三的青年教師,總以為復習的遍數越多越好,所以在一輪復習時對理論的復習抓得不好,學生該記的沒記,該背的沒背,做題時反應遲鈍,不能跟上老師的節奏。老師把高三復習課上成了習題課,總想通過幾個經典題組達到復習的目的,以求速戰速決,盡快進入二輪和三輪復習。豈不知,這種速決法根本達不到預期目的,還讓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模棱兩可。更有老師根本不顧及學生的認知規律,一輪復習動輒高考壓軸題,妄圖通過精彩講解,一次到位。豈不知,貪難嚼不爛,欲速則不達,還嚴重損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挫敗了學生的學習信心,給教學帶來隱患。面對此種情況,我的認識是一輪復習要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重點歸納章節考點,認認真真抓好基礎,練好基本技能,循序漸進,由易到難,要給學生講清楚一輪復習的目標,時時抓住學生這個主體,為學生搭建學習平臺。在班級成立學習小組,以4至5人為宜,要讓學生討論作業中的錯誤和習題中的延展題,使學生在討論中形成團隊,合作共贏,也養成良好的高三學習習慣,為后期的快速拔高做好有效鋪墊工作。

三、注重課堂的有效性

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陣地,學生能否在課堂上獲取知識,重在課堂是否高效。首先,高效課堂要求教師在認真研究大綱、考綱的基礎上,深入鉆研教材和教輔資料,根據高考各章節的分值多少對章節順序重新安排,以體現主次。其次,搭建各章節知識框架,寫成作文提綱的形式,在每個提綱的網點上標上考綱要求,如識記、理解、掌握以及要達到的深度和廣度。然后,依據要求在提綱的每個條目下配備符合要求的題目,當然要有講練結合的考慮。這樣可以避免考點的遺漏和題型不全的問題,為高效復習做好了第一步工作。再次,在資料使用上,我的做法是:錯較多的,批改時要找出錯誤的根源,講解時要指出題目的關鍵點和學生思維的障礙點;解法較多的,批改時要記下學生的不同方法,多種解法講完后進行優化提煉,歸納出最佳做題方法;易于變式的,通常選用解法相同、類型相似、逆向思維、合理遷移、拓展推廣等類型的問題;強化弱點的,主要針對新授教學的薄弱環節強化訓練。通過以上做法,優化了課堂模式,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和有效性,為高三數學有效備考提供持續動力。

四、注重課后作業的有效性

作業要布置得有效,教師要做艱苦而細致的工作,要從學生作業、試卷、易錯、易混題型中尋找作業源,對學生經常出錯的題進行收集整理,根據出錯原因歸納分類,依據出錯人數的多少或知識模塊進行排序,然后進行講解。講解方法要靈活,要把握住關鍵,深入分析學生出錯的原因,再依據學生出錯的題型,重新命題作為新的作業。講題時切勿急躁抱怨,要多作自我分析,要引導學生做題時先審慎審題,勾出題中信息,思考每個信息點背后隱藏的原始數學概念,想清楚后再動手做題。做完題后,要引導學生反思做題方法,看還有無其他方法,盡可能把一個題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對于重點題型,要養成反復練習的習慣,以求將方法爛熟于心。

五、重視解答題的規范訓練,實現有效得分

高考按步驟給分。可以讓學生做部分例題,尤其是課本上的經典例題,做完后與答案詳細對照,找到差距,及時糾正。課堂講解時,教師必須對重要的題型規范書寫,且經常強調哪些步驟要寫在試卷上,哪些要寫在草稿紙上。另外,對資料上的答題模板欄目,要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明確哪些步驟需要寫,哪些步驟可以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