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一線教師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英語教學中切實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成學生的主動建構,增強了英語課堂的有效性。下面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的實例談一下。

一、提出有趣問題,激發學生主動建構

趣味性強的問題可以瞬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好奇心,從而形成探索學習的動力。教師可以參照小學生們關心的問題,利用生動形象的語句,以直觀豐富的體態語言作為輔助,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地去探尋謎底,思考分析問題,找到問題的答案,完成英語知識的主動建構。

例如:在學習譯林英語6A 的Unit 4 Then and Now時,結合這一單元學習的“一般過去時態”這個語法知識點,教師提出問題:“How old are you now?”學生們聽到這么簡單的問題,紛紛給出了答案。“OK.How old were you six years ago? What could you do six years ago?”學生們聽著老師的問題,知道要回答這個問題還要運用數學知識進行計算。教師引導學生嘗試用“一般過去時”進行表達,有學生通過比較發現,一般過去時和一般現在時的差別只在于動詞的形式上。這些簡單有趣的問題推動了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知識。有趣的問題不僅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索新知的意識,而且可以緩解課堂上的緊張氣氛,幫助學生調節心理狀態,促使學生積極建構英語知識。

二、搭建互動平臺,促使學生主動建構

英語知識的學習和語言技能的提高是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過程中完成的。為了讓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順利高效建構,教師需要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活動搭建平臺,讓英語課堂上多一些交流的機會,加大知識信息的橫向傳遞,促成學生的建構學習。

例如:在學習譯林英語5B 的Unit 7 Chinese Festivals時,為了訓練學生用英語進行年月日的表述,激勵學生主動學習這些知識,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了課堂小組討論,討論的主題是Chinese Festivals。大部分五年級學生對于我國的傳統節日有一些了解,但是很多不知道用英語如何表達。教師首先幫助學生解決了這方面的困難,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了幾個重要傳統節日的英語表達形式,如The 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Double Ninth Festival等,然后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對各個傳統節日的習俗、標示物、日期等進行統計記錄。在這種互動交流中,學生主動且高效地完成了英語學習。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為學生主動建構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的帶動下,接受了大量的英語信息,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完善了英語知識體系。

三、設計科學練習,強化學生主動建構

形式多樣的英語練習是學生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的必要手段,也是學生學以致用的主陣地。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題目,以不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激活學生完成英語練習的意識,自覺主動地應用所學,及時鞏固知識,鍛煉語言綜合能力,使學生在做練習的過程中進一步補充知識、優化建構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譯林英語6A的Unit1 The King's New Clothes時,從該單元所學的重點知識“一般過去時”出發,根據“The King's New Clothes”這個故事,教師設計了復述練習,要求學生用上“一般過去時”。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們進行了復述比賽,由學生集體當評委,對優勝者給予獎勵。有學生說:“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King.All of people knew he liked new clothes.One day, two cheaters came this kingdom.They said they could make new clothes for the King...” 學生們對這則故事的精彩復述,不僅集中體現了學生主動建構英語知識的成果,而且對課堂上學習的內容進行了重構,英語學習取得了最佳效果。

在小學英語學習中,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建構,可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順利開展英語學習活動,提升英語課堂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教師要響應新課程改革的號召,適應全新的英語教學形勢,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積極轉變自身角色,當好學生主動建構英語知識的協助者和支持者,引導學生的主動建構,促成學生的英語有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