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生活資源,譜寫美術教學華章
作者:江蘇省鹽城市解放路實驗學校 楊潤坤
發布時間:2017-12-22 10:24:5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生活是知識和創作的源泉。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回歸生活,尋覓生活資源,將美術課程與生活實際巧妙融合起來,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取材生活、回歸生活,感受美術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從而喚醒學生美術學習和藝術創作的欲望,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美術去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譜寫美術教學的美妙華章。
一、觀察生活,親近自然,走進美術
觀察是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美術作為一種極富創造力的藝術,離不開敏銳的觀察力,這就要求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善于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從而產生美術創作的靈感,勾起藝術創作的欲望,開啟想象之門,走進美術的世界。
例如:教學蘇少版一年級下《春天的色彩》時,筆者首先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中去尋找春天的足跡,觀察春天給大自然帶來的色彩變化,并要求學生用簡短的語言進行描述。“春天是綠色的,你看,小草長出了嫩綠綠的芽,大地被裝點成綠色的海洋,大樹褪去了原來灰棕色的樹衣,穿上了一件件綠色的新衣裳。”“春天是粉紅色的,你看,樹上開滿了粉紅色的桃花,美麗極了!”“春天是黃色的,你看,黃色的迎春花爭先恐后地開放了,仿佛在爭著迎接春天的到來”……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涂抹出自己心中的春天。這樣,一幅幅五彩繽紛的作品誕生了,它們是童趣與現實生活中美的融合,是一顆顆童心對自然的探索和詠嘆,極大地展現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聯想力以及藝術創造力。
二、體驗生活,敏銳捕捉,感受美術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有感而發,有感而畫,有意識地表現美和創造美,從而更好地體會美術獨特的藝術魅力,形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和能力。
例如:蘇少版三年級下《老房子》一課,教材展示了古今中外各具特色的老房子,這些老房子蘊含了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價值。考慮到居住在鋼筋水泥現代建筑中的學生對老房子認識不深,于是筆者開展了有關老房子的調查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調查和親身體驗去了解老房子的結構、材質、造型、功能等特點,然后引導學生通過撕紙、添畫等方式去制作老房子,表現老房子的滄桑、古樸以及厚重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喚起學生對老房子的認同和尊重。
三、回歸生活,實踐拓展,應用美術
藝術作品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返璞歸真,回歸生活,由課內向課外拓展延伸,引導學生實踐應用,利用美術作品展現生活,裝飾和美化自己的生活,從而增加生活中的視覺藝術情趣,讓學生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例如:教學了蘇教版四年級下《穿穿編編》后,筆者鼓勵學生在家嘗試用廢棄的紙盒、包裝袋、樹皮、柳條、草葉等素材,穿編裝飾品,變廢為寶,裝扮和美化自己的生活。學習完蘇教版四年級下《石頭的生命》后,筆者要求學生和家人一起去路邊、河邊撿些形狀各異的小石頭,然后巧妙構思,大膽創造,用水彩筆畫上自己想畫的東西,用顏料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裝飾,最后在課堂上舉辦“石頭畫創意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與老師、同學分享自己的創作思路和方法,并從作品創意、造型、色彩等方面進行評價,從而讓學生體驗在石頭上作畫的樂趣,感受石頭畫的藝術美。
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美術知識,設計班級中的學習園地、黑板報、墻報等;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家庭的裝修設計,為家人出謀劃策,盡一份自己的力量;或組織“手工創意大賽”,開展“繪畫角”,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能的平臺,充分調動學生的創作熱情,讓學生在動手參與、實踐應用中體驗美術學習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總之,生活中處處有教育。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練就一雙慧眼,用心去觀察、體驗、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美術資源,擷取遺落在生活中的那些美麗和感動,喚起學生想象創造的靈感,引發學生藝術創作的沖動,從而讓學生愛上美術,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