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游戲是民間傳下來的一種游戲形式。它簡單易學,趣味性強,且種類繁多。不受場地、人數、時間的局限,幼兒可以利用點滴時間自由玩耍。傳統游戲融入區域活動,兩者巧妙結合,可有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傳統游戲是民間傳下來的一種傳統游戲形式。它簡單易學,趣味性強,且種類繁多。幼兒園的區域活動能為幼兒提供很多的自主活動機會,有著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這和傳統游戲的開展特點極為吻合。《指南》中指出:游戲是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途徑,教師可在活動區游戲中推進幼兒的學習和發展。傳統游戲與區域活動這兩者間有諸多共性的方面,有著相似的功能。因此讓傳統游戲融入區域活動,讓這兩者巧妙結合,可有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那么,在幼兒園內應如何讓傳統游戲融入區域活動來有效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呢?

一、以傳統游戲為載體,區域環境“亮”出來

幼兒園區域環境對幼兒的行為有著強烈的暗示性、操作性、教育性,可引導幼兒行為的內涵和方向,我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整個區域環境布置得很有民族特色。用有民族特色的藍底白花的布做臺布;用大紅的蠟光紙剪出各種圖案的窗花,把京劇臉譜、民族服裝張貼在美工區里,激發幼兒欣賞美、創作美的激情;一件件民族服裝掛在表演區內,播放民樂,幼兒可以自由選擇衣服和道具盡情舞蹈。這些區域的名字也很有民族特點,如民族小作坊、中國傘市、農家樂等。我將期望幼兒獲得的傳統文化經驗蘊含在物質環境之中,使幼兒通過與環境的不斷相互作用獲得最基本的知識經驗。

二、以傳統游戲為載體,區域活動“玩”起來

1.傳統游戲運用在語言區,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區簡單的翻閱和圖書類型的不同已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他們好奇、好動喜歡新鮮,因此將傳統游戲融入其中可以增強幼兒閱讀的積極性。如在《像狼一樣嚎叫》閱讀指導中,教師引導設計“擲骰子”的游戲,將故事情節的相關圖片貼在“骰子”上,增強了幼兒閱讀的積極性。

2.傳統游戲運用在數學區,幫助幼兒感知數。

在對單雙數的學習中,我給孩子準備了跳房子這一傳統游戲,走廊畫好了有格子的房子輪廓,一排格子上寫好了1、3、5、7、9,另一排寫上了2、4、6、8、10,這樣幼兒在跳的過程中鞏固了對單雙數的掌握。這樣將抽象、單調的數字變成了有趣的傳統游戲,孩子們很快在游戲中掌握了單雙數的順序,當我們抽掉其中的一個數后孩子竟然能根據單雙數的排列順序很快說出漏掉的數字。

3.傳統游戲運用在美工區,培養創造性思維和美感。

我們將民間藝術游戲融入到美工區活動中,活動形式內容就豐富了,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例如:我們在美工區內投放彩色紙,幼兒可以折一折、剪一剪。從簡單的小花、動物到人物,從連續的紋樣到復雜的團花。雖然難度越來越大,但這正滿足了孩子喜新奇、好探索與挑戰的特點愛好,孩子在不斷嘗試中,不僅剪紙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在實踐中的創新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與此同時印染、吹畫、泥塑、編織等游戲的融入,讓孩子們接觸到更多的游戲形式。

4.傳統游戲運用在益智區,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益智區也融進了有趣的民間益智游戲內容。如“翻花繩游戲”,幼兒通過自己的想象,用繩子翻出各種不同的圖案。“挑棒”游戲,將手中的一把游戲棒隨意散開,幼兒一根一根挑出游戲棒,不能使其他游戲棒動,動了則輸,游戲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小組進行。幼兒喜歡富有挑戰性的東西,因此在益智區又給孩子們準備了“迷宮游戲”,它考驗著挑戰者的眼力、腦力和毅力。

以傳統游戲豐富區域活動,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快樂有趣的體驗”。實踐中,我們感受到傳統游戲對幼兒教育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人來關注傳統游戲,發掘傳統游戲的教育價值,將其更好地展現在幼兒區域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