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須下決心端正教育政績觀。據北京一位專家介紹,南方某市的一位區長直接為各小學分配考入名校的指標。這是應試掛帥的教育政績觀的典型例子。試想,在政府領導親自分配升學指標的情況下,教育部門和學校怎能不把升學作為重要工作目標。一些地方的領導干部不考慮國家發展義務教育的促進均衡戰略,不加區分地強調所在地區的主要矛盾是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因而或集中財力人力打造新的義務教育名校,或在城市新區走“企業建校,名校管理,民辦運行,高價收費”之路。一些高校也把舉辦民辦中小學當作新形勢下校辦產業發展的捷徑,大張旗鼓地與企業合作興辦一個個民辦中小學,造成小升初競爭愈演愈烈,人民群眾的教育負擔不斷攀升。中央兩辦關于創新學前教育普惠健康發展、完善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體制機制等一系列重要戰略和政策要求,理應成為各級領導推進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遵循。只要我們各級黨政領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主要領導,這些“關鍵少數”真正端正了教育政績觀,我們的基礎教育就一定能很快走上公平而有質量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