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讀賞式教學方法研究
作者:江蘇省濱海縣八灘鎮中心小學 陳曉雨
發布時間:2017-12-20 10:36:3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弱,需要教師去引導,在引導的過程中,讀是增加學生能力的一大關鍵。閱讀是小學的基礎環節,語文讀賞式教學在學生感興趣的基礎上,將“讀”與“賞”相結合,合并語文教學中的識字、寫作,將學習中的感悟與知識突顯開來。但是,在目前的教學體系中,讀賞式教學作為一個新型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教師在使用該教學模式時要逐步完善。
一、選擇合適的閱讀作品
學生的理解視角以及審美特征與成人不同,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引發學生的共鳴,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去觀察、去探索,將自己得到的結果思考后用語言表達出來。教師在選擇閱讀作品的同時,應該以學生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的事物,選擇合適的閱讀作品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其在整個閱讀的空間里進行思想遨游。因此,教師在選擇閱讀作品時不僅要注意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要注意所選取的文章一定要優美。比如《小王子》,盡管大多數學生在剛接觸的時候并不理解其含義,但是經過反復的閱讀欣賞與教師的引導,學生能逐漸了解其更多的含義,發現美麗其實就在我們眼前。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慢慢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在閱讀中讓學生進行自主理解、思考,并發現美好的事物。
二、批判質疑閱讀作品
在進行讀賞式教學時,教師的目的在于學生能夠自主地學習并且理解其更深層次的知識,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以及學習理解能力不同,從而導致他們看待問題的方向以及理解的問題不同,進而產生不同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他們的勇氣。比如,在學習《巨人的花園》這一課文時,教師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向部分學生提出“這個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巨人”這一問題。由于大多數學生的好奇心都非常強,因此,在教師提出這一問題的同時,學生會非常感興趣,會進行討論。這時,教師可以適當地給出提示,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閱讀再尋找答案。在課堂中沒有得到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作為課外探討布置給學生,可以讓他們回家尋求家長幫助或上網進行搜索,以此提高學生的探求欲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三、自主批注閱讀作品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沒有明確的自主思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會存在出現盲從的問題,對教師以及同學的觀點隨聲附和,不發表自己的看法。長時間存在盲從,將會導致思想惰性,影響個性閱讀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對閱讀文章進行批注,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在閱讀時的專注力,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比如,教師在教授《爬山虎的腳》一課時,文章主要描述了爬山虎葉子“剛長出來”和“長大了”兩個時期的不同特點,教師在教授過程中可以向學生提出“剛長出來和長大了的葉子各有什么特點”,并且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以及同學之間的討論發現問題的答案,并在課文的相應位置進行標注。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對課文的重點部分進行標注,并鼓勵學生將自己所標注的內容展示給其他同學看,在促進同學之間交流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與閱讀能力。
四、選擇性閱讀文章
大多數教師會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這樣的方式雖然能使學生掌握到文章的內容,但是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教師在講解文章的過程中可以適當讓部分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讓學生自主選擇重點閱讀、探討,并對文章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只需要在講解的過程中將作者的情感傳授給學生,并且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發散思維,進行回答。比如,以《幸福是什么》為例,教師在閱讀講解后,可以讓學生談談他認為的幸福到底是什么。這是一個開放性話題,并沒有正確答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閱讀后發表自己的看法。這種閱讀方式可以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揮并且有助于對閱讀文章的理解。
讀賞式教學作為一個新型的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且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彌補了傳統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值得相關教育部門及教師的應用及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