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教學效率來說,教學輔助工具的恰當運用,教學方式的有效創新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前,電子白板已成為信息化教育最佳的輔助工具。筆者結合《認識時分》教學,就如何巧用電子白板,創新數學課堂談幾點做法。

《認識時分》一課,主要認識整時、知道時和分之間的關系,并通過感受1時、1分的長短進一步認識時、分。時、分是非常重要的時間單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時間單位不像長度和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比較抽象的概念,單位間的進率也比較復雜。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認識時間,要使學生能夠初步建立時間觀念。為學生以后學習“秒的認識”做好鋪墊。因此在設計時,筆者巧妙地運用白板的各種功能,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新數學課堂。

一、特效交互,讓數學課堂更有趣

特效交互是電子白板中一個很常用的功能。在課的開始,通過特效交互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的MV,意在通過音樂喚醒兒童對時間、鐘表的記憶,在即將學習的內容與兒童的原有經驗之間建立一座橋梁。接下來,在口算熱身環節,筆者也不是簡單地出幾道關于5的乘法口算,而是通過特效交互,把關于5 的乘法算式和得數寫在和鐘面結構一樣的圓盤的合適位置,一則幫助孩子了解5、10、15、20、25、30、35、40、45……等數在鐘面上的位置,二則也暗示了鐘面上大格和小格的關系,讓孩子覺得意趣盎然。

在認識大格和小格的環節,同樣通過特效交互,先播放課前錄制的微課,讓學生認識1大格和1小格 ,學生覺得新鮮有趣,比利用傳統的鐘面教具演示更具吸引力、可視性更強。接著,繼續利用白板中的特效交互,讓學生進一步搞清大格與小格之間的關系。這樣的設計,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專注力都達到了十分顯著的高度,使數學課堂更有趣了。

二、神奇功能,讓數學課堂更有效

在電子白板中,還有很多自帶的神奇功能,比如隨意拖曳、書寫、旋轉、放大、縮小、漫游等,用上這些神奇功能,可以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奇妙。

在認識鐘面環節,創設了坐著小馬車去時間王國旅行的童話情境,引出分針(大個子)和時針(小個子),讓學生說說鐘面上缺些什么,通過白板筆的拖動,把數寶寶送回相應的位置。這樣的設計,對低年級兒童來說,是十分有效的。不僅能讓孩子看到數寶寶被任意拖曳的奇妙,還能讓孩子在親自動手中體驗這種神奇,孩子的注意力自然是極高的。

在認識整時環節,先以時針指著7、分針指著12為例,介紹整時的讀寫方法和整時的認法,接著通過白板的旋轉、拖曳功能,讓學生撥一撥、認一認。學生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了,撥完認完,最后引導學生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這樣的設計,充分利用了白板的拖動、旋轉、拖曳等功能,學生通過親手操作,體驗了成功感。

在發現時分關系這一環節中,從白板工具中調出時鐘計時器,然后鼠標點住分針轉一圈,讓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分別走了多長時間?引導學生得出1時=60分。而傳統的教學,往往會借用鐘面,手工撥動分針,讓學生觀察。撥動時考慮方便學生觀察,教師只能站在鐘面的后面,這就導致教師對針在鐘面上的位置把握不準,有時不得不停下動作觀察,影響演示效果?,F在從白板工具中調出時鐘計時器,然后鼠標點住分針轉一圈,演示時針和分針轉動的過程,師生均能清楚地看到時針和分針的轉動過程,并根據學情還可以重復演示,直到得出結論。這個效果要比傳統的演示方法更直觀、更有效。

三、網絡鏈接,讓數學課堂更豐富

電子白板中的網絡鏈接功能,為數學課堂提供了一個超大的資源庫,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

在了解1分鐘可以做多少事環節,通過網絡鏈接調用了強大的網絡資源。在百度中搜索到:運動員1分鐘大約能跑400米,打字員1分鐘大約能打120個字,高鐵列車1分鐘大約能行駛5900米等信息,不僅強化了學生對1分鐘的感悟、更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在欣賞生活中的鐘表環節,也是通過網絡鏈接的功能,為學生搜索到了生活中各種各樣不同的鐘表,不管是鐘面上有數字的,還是沒數字的,也不管上面是阿拉伯數字,還是羅馬數字,學生都能準確說出時間,使學生對鐘表的認識又進了一步。在好書推薦環節,再次利用網絡鏈接,為學生找到了與時間有關的繪本,使本課的內容得到了進一步的延伸。

只要我們能巧用電子白板,發揮出它的最大作用,數學課堂就會變得有趣、生動、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