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名著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嘗試與思考
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附屬小學 董 婷
發布時間:2017-12-20 11:06: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教材全冊二十八篇課文,與中外名著有關的篇目就有七篇,占全冊的四分之一。其中,第五單元還設立了“中國古典名著”的專題單元,學校的閱讀書目也是與課本同步推薦的中外名著。課文很“骨感”,原著很“豐滿”,名著閱讀教學如何高效?路在何方?一學期的嘗試,我一直在探路,一直在摸索,有了一些經驗,和大家分享,也為自己下一步的教學打好基礎。
一、課前導讀,為名著閱讀做好鋪墊
通過名著導讀,讓學生對原著的寫作背景、作者經歷、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等有初步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例如:在教學《冬陽 童年 駱駝隊》一課前,我先對《城南舊事》這本書進行了導讀。首先創設情境,出示了一幅圖片:在一個溫暖的冬日里,一隊駱駝正從高高的城墻下緩緩走過, 伴著同名電影插曲《送別》,又出示了課文的結尾:“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寫,又看見冬陽下的駱駝隊走過來,又聽見緩緩悅耳的駝鈴聲,童年又重臨于我的心頭。”這是《城南舊事》一書中的序言。通過情境創設,氣氛渲染,引入小說原著,引導學生交流林海音女士的成長經歷和寫作背景。接著,我又帶著學生翻看目錄,告訴學生目錄的作用在于能讓我們在第一時間了解本書的主要章節,便于我們有選擇性地閱讀。五個故事中,我們圍繞與課文相關段落進行了精彩片段展讀,學生在品讀原著中感受人物形象,為深入學習課文做好了鋪墊。
又如:在教學《金錢的魔力》一課前,為了使學生走近馬克·吐溫,了解他極具夸張的手法諷刺現實生活的寫作風格,走近主人公亞當斯,了解課文的背景,我對《百萬英鎊》進行了導讀。首先,我出示了故事的背景:一對富豪兄弟選擇了身無分文、窮困潦倒的亞當斯打了個賭,看看一百萬英鎊的鈔票會給他帶來什么,于是一幕幕精彩的鬧劇上演了。我引導學生大膽猜測,可能會上演哪些鬧劇。有的學生說:“可能去飯店吃飯,鈔票面值太大,服務員找不開。”有的說:“可能去買車,服務員看到這張鈔票一下子呆住了……”我肯定了孩子們的大膽想象。接著,我又引導他們了解亞當斯擁有百萬鈔票后,新聞媒體對于這件事的報道;然后讓學生繼續猜測,如果亞當斯把這張鈔票丟了,媒體又會怎樣報道,極大地調動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我還通過目錄與插圖的導讀,引導學生關注《百萬英鎊》小說中的《競選州長》等故事;通過片段猜讀,走進了《被偷的白象》這個故事;通過漫畫欣賞,走進了《卡拉韋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初步感受到馬克·吐溫幽默、滑稽、夸張,可又真實的這種寫作風格。當學生上完導讀課,再走進《金錢的魔力》一課時,對于文中老板、店員的人物形象特點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聚焦課堂,習得表達方法
1. 品讀人物,讀為寫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細讀文本,抓人物的動作、神態,體會人物的形象特點,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例如:教學《人物描寫一組》時,三個片段分別描寫了小嘎子、嚴監生、鳳辣子三個人物形象,在學習描寫嚴監生動作、神態的句子時,我抓住文中“兩根指頭”這一細節,讓學生感悟、思考:嚴監生都已經病得奄奄一息了,為什么還伸著兩個指頭,這兩個指頭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這么多人猜測,卻沒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內心,他不住地搖頭,那是怎樣的搖頭?面對大侄子、二侄子、奶媽一再的誤解,此時此刻他的內心怎樣?引導學生體會嚴監生的急切、心急火燎。沒人能理解他,沒人能讀懂他,此時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讓學生體會嚴監生從失望到絕望的心情。此時的嚴監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會說什么呢?通過這樣一步一步的引領,讓學生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描寫深入人物內心,真正感悟到嚴監生的吝嗇。
在這組人物描寫學習的最后,我將三個片段合起來引導學生進行比較閱讀,看看三個片段同是寫人,寫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處,有哪些不同之處,有何感悟或體會。學生分析了各個片段描寫的側重點,在對比中學會了作家刻畫人物的方法,為本單元寫一個特點鮮明的人這篇習作做好了寫法遷移。
又如:在教學《景陽岡》這篇課文時,在謀篇布局上,我引導學生質疑:喝酒上岡與打虎有什么聯系?省略掉可以嗎?引導學生明白這一段雖然不是重點段,但是對于武松性格的刻畫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對于人物的刻畫是必不可少的,啟發學生在篇章結構上學習作者的巧妙安排。
2.縮寫習作,訓練概括能力。
縮寫是把內容復雜、篇幅較長的文章進行壓縮,而能保留其主要內容,使人一目了然。縮寫檢驗的是學生讀懂文章內容,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將較長的文章壓縮,對學生來講有點難度。他們可能會詳略不當,把握不住哪些該留哪些該刪,不能用簡潔的語言寫出來。我帶著學生們一起閱讀了課本上的《景陽岡》的縮寫范文,讓他們和原文進行對比分析,哪些情節需要保留,哪些可以忽略,然后總結出縮寫的方法。接著,以《草船借箭》為例,進行了縮寫指導。首先引導學生回顧課文主要內容,抓住文章要點,然后對保留的內容進行簡化,最后再連綴成文,與原文比較,意思十分準確完整。通過縮寫的習作指導,學生的概括能力得到了提升。在組織名著故事交流會時,我就要求學生先把自己要交流的故事進行縮寫,然后講給小組內的同學聽,又一次提升了概括能力。
3.劇本改寫,激發創作興趣。
為了更好地理解名著的人物形象,結合教材,我要求學生模仿《半截蠟燭》進行名著故事的劇本創編, 引導學生根據故事情節,深化人物的對白,豐富人物的動作、神態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實踐。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改寫劇本,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再讀名著的興趣。
三、開展多樣的語文學科活動,在實踐中發展能力
1 讀書分享會,增進互動。
結合課文中《鳳辣子初見林黛玉》的學習,圍繞《紅樓夢》開展了讀書分享會。小組圍繞“你眼中的曹雪芹”“你最喜歡的人物及性格特征”等問題展開交流,然后派代表在班級進行匯報,并組織了知識小競賽。讀書分享會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交流的對象越多,互動越多,學生對于名著閱讀的積極性就越強烈。這學期,在讀書分享會中,一批小小紅樓迷嶄露頭角,掀起了一股名著閱讀的熱潮。
2.課本劇表演,發展能力。
5月中旬,年級學科活動“走進劇本,品味經典”為主題的語文課本劇表演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包含《草船借箭》《將相和》《晏子使楚》等經典篇目。在課本劇表演活動的引領下,我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其中的一個小故事。學生在組長的帶領下分配好了每個人的任務,有演員、旁白、編劇等。通過欣賞表演,評價表演者的語言、動作、神情,推選出最佳表演獎。課本劇表演作為一種語文教學方式,使孩子們能更加主動地獲取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在有限的語文課堂上感受無限的藝術魅力。 既激發了孩子們對文本的興趣,提高了語文教學的實效,又培養了孩子們之間的合作交流能力,也給一些極具表現力的孩子搭建了展示自己的舞臺。
3.班級讀書小博士海選,檢驗閱讀效果。
為了考查學生名著的閱讀效果,迎接學校對讀書小博士的考查,在班里進行了讀書小博士的班級海選活動,圍繞推薦書目,緊扣與課本相關的名著,請一到五年級當上小博士的同學組成了海選導師團,因為他們有實戰經驗,也知道老師會從哪些方面進行考查,由他們對報名參賽的小選手進行一一提問,一共三輪,每人一本書,提問三個問題,由統計員記錄回答結果。在這樣的檢測下,能看出學生對于名著的掌握比較扎實。
一學期來,對于名著閱讀教學如何高效,一直在嘗試,有成功的喜悅,也有遺憾的反思。名著閱讀是個長線工作,必須有長線規劃;要與寫作結合,寫好讀書筆記、讀后感,才能將閱讀落實; 實現名著閱讀教學的高效之路有兩條,一是提高學生課外閱讀名著的興趣,拓寬其閱讀途徑;二是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探求務實有效的教法,以點帶面。泛讀與精讀相結合是提高名著教學效率的可行之路。
信息時代下,圖片遮蔽了文字,游戲取代了閱讀, 娛樂替代了思考,閱讀被目的化、快餐化,社會甚至進入了“讀圖時代”,這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所造成的隱患不言而喻。堅守讀書陣地,路在腳下,事在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