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數學家克萊因曾經說過:“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善的程度?!痹谀壳暗男W數學教學中,教師常常愛采取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樣的教學形式是感性的,符合學生的心理愛好興趣等特點。這樣教學固然沒錯,但是經常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理性認識的提高與發(fā)展。因此,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結合學生所學知識的特點對學生進行理性精神的培養(yǎng),從而使學生能夠養(yǎng)成更加全面客觀看待數學問題的習慣,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下面筆者主要結合教學實踐具體進行闡述。

一、指向求真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由于其學科性質的特殊性,這就要求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應指向叩問數學之真,指向理性之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數學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嚴密的邏輯性與有意義的價值建構中真正求真、求實,以獲得對所學知識的正確認識。如在教學《千克與克》時,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初步獲得對千克與克的認識,在教學這部分內容之前,教師仔細研究了學情,結果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對千克與克出現(xiàn)的地方以及用途一無所知。鑒于這一點,在教學之前,教師主要鼓勵學生到商場、超市去觀察,了解千克與克表示的具體意義以及實際用途。在實際教學時,由于學生已經具有了對千克與克或感性或理性方面的認知,但是還不是真正理解,于是,筆者在教學的時候,又帶領學生親自進行掂一掂或稱一稱的數學實踐活動,如此教學,求真、求實,真正使學生有所收獲,有助于學生獲得對所學知識的深刻感知。

二、指向清晰

數學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師引領學生對數學知識建構的過程,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知識建構的路徑越清晰,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也就越深刻,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一定要結構緊湊,清晰自然。如教學《軸對稱圖形》,教學的關鍵是如何引領學生把軸對稱圖形的基本性質理解把握得透徹一些。在具體教學的時候,為了增進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筆者在教學時根據所學知識的特點,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1.借助多媒體播放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圖片,以使學生獲得對軸對稱圖形的初步認知。2.學生借助紙片,折出不同圖形的對稱軸。3.畫一畫,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能夠畫出基本圖形的對稱軸,或者能夠借助已有部分補充其余部分。4.說一說,在生活中自己了解的具有軸對稱圖形特點的物體,并說說自己有什么收獲。經過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以后,學生對軸對稱的性質特點把握得更透徹,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教學,簡單、清晰,有助于學生理性精神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

三、指向求深

在小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引領學生進行數學學習的時候,不能讓學生的思維僅僅停留在表面,而要善于通過相關有價值問題的引領,使學生的數學學習直抵其本質特點,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的數學思考真正在教師的有效引領下向深層次的目標發(fā)展,從而使學生的理性精神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如在教學《認識方向》這部分內容時,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能夠準確說出或者認識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方向,根據學生特點,筆者認為,現(xiàn)在的學生方向感相對較弱,在左右的認識上還尚可。因此,在教學時,為了使學生對方向的認識真正從膚淺走向深刻,教師是這樣引領學生展開的:先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引入,讓學生對平面圖上的方向有個初步認識;然后,再讓學生說說自己還認識哪些方向?在學生對方向有了大致認識的基礎上,教師再以班里同學的位置為坐標,分別讓學生說說哪個同學在西北、東北、西南、東南方向;最后,再引領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從現(xiàn)場方向轉移到平面圖上的方向認識。如此教學,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既感性,又理性,有助于學生對方向有更深刻的了解與認識。

總之,在小學數學過程中,學生具有一定的理性精神,對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說是終身受益的,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始終把指向求真、求清、求深等作為自己的重要教學方向,那么,學生的理性精神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