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教督辦:初中在校生2000人以上的縣應建設一所高中
作者:韓曉彤
發布時間:2017-12-15 09:16:33 來源: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12月14日從教育部了解到,為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推動改變教育區域發展不平衡狀況,縮小東中西之間差距,近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工作督導評估監測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要求,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標準化建設寄宿制學校,基本消除大班額現象;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改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提升高等職業院校基礎能力,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等。
《辦法》的附件《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工作重點任務督導評估監測指標體系》中明確提到,在沒有普通高中的縣,根據人口變動趨勢和實際情況,應因地制宜新建、改擴建一批普通高中,方便學生在當地入學;人口5萬人以上或初中在校生2000人以上的縣,應建設一所高中;人口少于5萬人且初中在校生較少的縣,可將基礎較好的初中學校改擴建為完全中學,或與其他縣聯辦、合辦普通高中。
積極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辦法》指出,督導評估監測工作由教育部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統籌領導,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組織實施,委托有關第三方專業機構具體開展。按照橫向聯動、縱向推動、動態調控、督促指導等原則,通過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和推進機制、開展評估監測和專項督導,不斷健全機制、完善措施,推進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工作目標到2020年如期實現。
《辦法》規定,督導評估監測主要包括七個方面內容:
一是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包括保障教學點基本辦學需求,標準化建設寄宿制學校,基本消除大班額現象,全面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繼續實施營養改善計劃,注重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等。
二是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包括改善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提升高等職業院校基礎能力,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等。
三是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包括新建、改擴建普通高中,辦好鄉村高中,加大學生資助力度等。
四是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包括建設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繼續實施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多方共建行業特色高校,多種形式開展高校對口支援,提升新建本科院校辦學水平等。
五是積極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包括擴充公辦幼兒園資源,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補充學前教育師資隊伍,改革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等。
六是推動民族教育加快發展,包括辦好內地西藏班、新疆班,實施萬名教師支教計劃,增加民族地區學生上大學機會,實施高層次雙千人計劃等。
七是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包括擴充特教資源總量,加強特教教師隊伍建設,拓展特教服務模式,提高特教經費保障水平等。
未如期完成總體目標任務的省份將被問責建議
《辦法》強調,對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工作責任不到位、政策不落實、工作推進不力、工程項目進度緩慢的省份,將采取適當形式通報。未能如期完成總體目標任務的省份,將依據國務院有關規定提出問責建議。
《辦法》要求,各省(區、市)加快中西部教育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應依據本辦法,結合本地實際開展對本省(區、市)中西部教育發展督導評估監測工作。
《辦法》針對評估監測七個方面內容共設置265項指標,將根據指標體系在2017-2020年期間每年形成督導評估監測報告,在2018年和2020年分別組織開展中期、總結督導評估監測,形成中期、總結督導評估監測報告。
澎湃新聞記者發現這265項指標要求非常細致,如在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具體列出如下指標:“實現‘一人一套課桌凳’的教學點比例”“滿足‘一人一床位’的寄宿制學校比例”“教室溫度達到國家標準的學校比例”“具有浴室的學校比例”等等。
除此之外,還明確列出了具體措施,如在新建、改擴建普通高中中明確指出,在沒有普通高中的縣,根據人口變動趨勢和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新建、改擴建一批普通高中,方便學生在當地入學;人口5萬人以上或初中在校生2000人以上的縣,應建設一所高中;人口少于5萬人且初中在校生較少的縣,可將基礎較好的初中學校改擴建為完全中學,或與其他縣聯辦、合辦普通高中。
對于《辦法》, 江西省教育廳廳長葉仁蓀談到,江西全省范圍消除“大通鋪”“冷水浴”“旱廁”現象,確保2018年所有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達到“20條底線”要求。大力實施消除大班額計劃,2018年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2020年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積極發展學前教育。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到2020年,實現每個鄉鎮至少有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全省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