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小學的圖書室

與會人員參觀渭河小學

12月9日,由陜西華夏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的知行教育第三屆學校品牌與文化建設論壇在渭南市渭河小學舉行。論壇圍繞學校品牌和學校文化間的關系,什么樣的學校文化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校文化,以及學校文化建設的抓手等內容作了深入研討。渭南市臨渭區教育局副局長喬豐年、臨渭區培訓中心主任田光明等出席。

原陜西省教育廳巡視員、副廳長呂明凱認為,學校文化是因,學校品牌是果。一些學校邀請文化公司設計五光十色的標牌、標語,或專門組織班子撰寫學校文化腳本,提出系列理念、口號,這些做法有一定價值,但僅僅停留在這個層次,學校的愿景會很難實現。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是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的原則。從學校問題出發,提出解決的思路和辦法后進行凝練和升華,才是學校自己的文化。

深圳明德實驗學校校長程紅兵結合大量案例指出,剝奪了兒童的上學權、上課權、交往權、玩耍權,存在體罰、罰款、損毀學生財物、浪費資源、沒有人文情懷的勵志等行為是學校沒文化的體現。校長做出一些侮辱教師人格、限制教師教育學生的權利和生育權、占有學校公共資源等行為就是沒文化。學校文化的核心是關于學校教育的價值觀念,價值思想指引我們從終極上思考:教什么有文化、怎么教有文化,考什么有文化、怎么考有文化,什么樣的評價有文化?重慶市七十一中校長張克運認為,一所有文化的學校表現在:具有較強的價值觀趨同性;具有全面優質化的常規管理;充滿活力;師生行為方式充滿獨特的魅力;有濃郁的書香味;校園彌漫人文情懷。陜西教育報刊社副總編輯呂志軍說,審視一所學校有沒有文化,只要看看這所學校的廁所,觀察一下門衛,以及到校園圍墻外走一圈就能知道。學校的文化應該看得見,學得著,摸不著,感覺得到。現在學校都想做一些事情,包括課改、學校文化等。對學校文化的提煉往往不到位。比如學校做“石”文化,放上幾塊石頭,寫上幾個字,就叫石文化,這實際上是遠遠不夠的。學校文化提煉需要在學校的過去、現在、未來發展找準一個平衡點,形成學校文化核心。文化至少是兩個層次的,一個層次是看得見的,一個層次是落實到課程里的。

學校文化建設應該有什么樣的基本遵循?原西航三校校長陳紅談道,學校文化建設需要一種定力、定位和定盤。《陜西教育》(綜合)主編范希望表示,學校文化建設應當本著“一、二、三的基本遵循”去實施:一是一個方針,即黨的教育方針;二是兩條鐵律,即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三是三大回歸理念,即教育要向教育本真、公平正義、文化靈魂去回歸。

學校文化落地的抓手是什么?渭南小學校長郗莉和其團隊提出,要做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該校正在著力打造微笑圖書館,開設有興趣、選擇、合作和跨界內涵的“I課程”。渭南市渭河小學校長李福利和其團隊從該校的名稱出發,提煉出了“水韻文化”,讓水韻文化滋養每一個生命。

與會嘉賓還參觀了渭南市渭河小學、人和小學的學校文化空間,對學校高規格的專業部室設計和布局給予充分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