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欣聞一則太空實驗報告:在綠植生長中,苗根生長取決于重力與水源,苗端生長方向則取決于陽光;在失重的太空環境中,苗根會無序生長,而苗端依然會向著陽光的方向生長。對教育而言,何嘗不是如此:每一個學子都是教育百花園中的一株幼苗,其心智成長取決于生長的教育環境,其生長方向取決于教育的陽光與營養。好的教育,就是照射到學生生活世界中的一縷陽光,它能啟迪兒童的心智,放飛兒童的夢想,徹底改變兒童生活的畫面與軌跡,為學生構筑陽光四射的教育世界。讓教育陽光陪伴著兒童成長,正是億萬國民對教育事業的希冀。

對一株幼苗而言,盡管陽光只是它生長的條件與外因,但陽光的有無與亮度卻直接決定幼苗生長的狀態與方向;對一名學生而言,學習、成長是其生活的主題,教育的靈魂與信念決定著學生成長的狀態與方向。教育的陽光照射在哪里,學生的成長就在哪里發生;教育追隨什么樣的價值觀,學生的成長就指向哪里,也就成長為什么樣的人。對學生成長而言,盡管他們都有面對生活事件的判斷力與選擇權,但人生判斷、價值選擇的標準卻是學生在教育的陽光中建構而成的。有擔當、有靈魂、有品質的教育能夠教給學生好人的標準與尺度,廓清有意義的人生內涵,借此催生學生選擇積極價值、作出道德判斷、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

如果說教育陽光也承載著一種能量,那么,這種能量一定是催人上進、教人向善、育人成才的正能量;一旦追夢學子獲得了這一能量,一股重塑自我、奔向成功人生的超能力將在他們身上顯現!教育是一種立德樹人、修己成人的事業,教師的“三觀”(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正是教育事業的定心丸與正能量,它定位著教育世界的坐標原點,為兒童心靈宇宙提供了光源,教師就是學生心目中的太陽神。

杜威曾言道:教育即生長。教育事業存在的意義不是“造物”而是“造人”,不是造“身體”而是造“心靈”,提升每一個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沒有心靈的人只是行尸走肉,只是一個“空心人”,他只是假借了人的面具與形體,卻沒有“人”的內涵與實質。只有把學生置于好的教育的陽光下,接受智慧、道德、信念等沐浴,他們才有可能告別灰暗的人生,遠離人間的邪惡,才有可能覓得生存的智慧,領悟生活的意義,活出人生的精彩。

好的教育應該具有陽光的特性與品格——把溫暖奉獻給整個世界,用光亮為萬物生靈領航,催生出一位位活力四射的陽光學子。在教育世界中,教師是教育陽光的光源,教師是承載著智慧與德性的發光體。好教師是智慧的使者,是美德的化身,是一束智慧的激光,一盞人生的明燈。好教師周圍是有光環的,他能把成批學子凝聚在自己身邊,讓他們稚嫩的心靈得到教育陽光的照耀與沐浴。教師是教育陽光的締造者與播撒者,把一縷縷教育陽光送達莘莘學子的心靈,讓普天之下的每一個學生都生活在教育陽光下,這正是師者的天職與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