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進入初二后,很明顯地出現了學業倦怠,再加上新增加了課程、各科難度的增加、作業量增加等原因,讓本來基礎較弱的學生畏懼學業,所以有些學生選擇用偷懶和逃避來消極應對。

這種情況下,如果僅憑一周一節的班會課來進行“打氣”教育的話,一來很容易流于說教引起學生反感,二來很難做到持續性。所以我打算以“成長路上”為話題開展系列微班會,在學校每天10分鐘的德育微課時間,運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手段,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到學生內心。

一天德育微課上,我向學生們介紹:“同學們,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一段很精彩的小短片《鷸》。鷸是一種水鳥,主要棲息于水邊、沼澤地和開闊地帶。這部短片是由美國著名的動畫制作公司——皮克斯公司花費三年時間傾力完成的,而片子的長度只有六分鐘。這部片子的制作人Alan Barillaro談到本片的創意,說這是他在海灘跑步時產生的,當時他看到許多鳥在海面捕食,但不會碰到浪。這個觀察讓他立刻產生靈感,一部從鳥的視角看世界的短片就此誕生?!?/p>

接著,我為學生們播放了這個小視頻,學生們看得好認真,整整六分鐘幾乎沒有人移動位置。

短片播放完畢,孩子們還沉浸在感動中,我趁熱打鐵地說:“看完了短片,從各位的表情上就看得出大家對片子的喜愛,現在,就請大家就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暢所欲言?!?/p>

胡耀輝說:“這個短片講述一只小磯鷸在長輩的激勵下,獨自面對心中對海水的恐懼,嘗試覓食的故事,像是一種成長的縮影,濃縮了稚嫩生命對于未知事物的好奇、試探與征服。”

我說:“胡耀輝說得真好,精辟地為我們概括了這個故事。哪位同學還能說說你最感興趣的地方呢?”

美術天才胡玉茜說:“這小鳥和寄居蟹也太可愛了。最美妙的地方在于視角,水里所看的世界真是別有一番趣味。”

我說:“太棒啦!你真的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那么,孩子們,我們只是從小鷸身上看到了呆萌和可愛嗎?”

最善于思考的語文課代表劉星苗發言了,他說:“小鷸因為對泡沫的好奇,被浪沖過一次,它本該是要跟著大鷸們一起跑向岸邊的,可因為一時的遲疑,來不及了,直接被沖蒙了。這是一個體驗,跟大鷸們比,它被浪沖擊過一次,雖然羽毛濕了又冷又難受,可心里知道底線,反正不會死了,最難受無非濕身毛,回頭曬干罷了?!?/p>

聽著孩子們真誠的發言,我激動地說:“同學們,今天這部短片讓老師也很感動。第一,感動于皮克斯公司不惜花費三年時間精心制作成的這六分鐘的短片,每一幀都能直接用來做電腦桌面。第二,感動于這只勇敢而又呆萌的小磯鷸,它像極了在座的各位同學,我的孩子們,你們人生路上充滿了新奇,充滿了機遇,同時也充滿了不可預知的危險,可是你們沒有因為危險而止步不前,個個朝氣蓬勃地迎接挑戰獲取自己的‘貝殼’,最終將成為成長道路上的強者。第三,感動于剛才同學的發言,你們很有智慧,希望能一直保有你們的慧心,用你們的慧眼去發現和去探索,等待大家的是那么豐富多彩的世界。”

點評:

巧用視頻

這節課,作者運用的手段是視頻,這個視頻用得好。

1.留心身邊好視頻。互聯網+時代,會有許多精彩的視頻。班主任要上好班會課,需要資料。我們要有心積累視頻資料,從無到有,由少到多。這樣用時信手拈來。

2.利用視頻進行了討論,組織了精彩的師生對話。在看視頻后,陳老師趁熱打鐵,開展分享交流活動。令人稱道的是,陳老師的點評很精彩,對學生的充分肯定的基礎上,又不乏引導、提升。

怎樣用好視頻,我還想補充幾點:

1.對視頻做必要的剪輯。網上的視頻拿來用時,首先清晰度要高;其次要做必要的剪輯。如我所帶的上海市古華中學班主任工作室的陸曉平老師在網上發現了“這群鴨子”的視頻,覺得很好,視頻雖然只有2分30秒,但陸老師還是做了點剪輯,剪去了30秒的稍顯冗長的片段,讓視頻更加緊湊,更加精彩。剪輯后的視頻,以后再用時,也會得心應手。

2.播放視頻時可以暫停。雖然剪輯后只有兩分鐘,但陸曉平老師播放視頻時卻有意按了個暫停,問學生小鴨子跳臺階是否能跳得上。這個暫停是討論,是設置懸念,是推進思考的深入。不是簡單地播放觀看,而是必要地停頓,做到“尺水微瀾意悠長”。

3. 補充拓展內容,讓話題討論更深入。小鴨子跳臺階的視頻,啟發人們不怕困難,敢于實踐。課上,陸老師巧妙引申到蘇軾的名句“春江水暖鴨先知”,強調實踐的重要與可貴,強調要“先”行一步,豐富、拓展了視頻的內容。

除了下載網上的視頻,自拍視頻選擇性強,針對性強,比如學生志愿者活動、考場情況等紀錄片,學生聯歡活動、才藝展示等文藝片。如果在拍攝時注意多拍特寫鏡頭、近鏡頭,效果會更好。

——丁如許(上海新紀元教育集團丁如許工作室領銜人,特級教師,《魅力微班會》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