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在我接了新班的一周時間內,我發現班里有個叫小卓的孩子從來不和大家交流,就連老師問話,他也不張嘴。作業不僅速度慢,錯誤還特別多。從家長口中我才知道,小卓是一個智商只有65分的輕度智障的孩子。

回家后,我查閱了智障方面的資料后,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小卓只是輕度智障,相信通過我的努力,也許他會有所進步。

我為小卓安排了班里學習最好的孩子坐同桌,并悄悄囑咐她要多多幫助小卓。一天,小卓同桌的家長給我打電話說:“石老師,能不能給我孩子換個同桌?”雖然家長沒有直說原因,但我已經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我婉拒了。第二天,我在班里宣布,所有班干部,每人都和小卓坐一個月,誰幫助他有進步,誰才有資格評選三好生和優秀班干部。同時對全班同學又進行了一次思想教育。聽了我的話,大家爭先恐后地要和小卓坐同桌。從此,班上幫助小卓竟然成了一種風氣。小卓慢慢地變得開朗起來,也愿意和同學們交流玩耍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二年級,小卓的變化極大。上課可以大聲認讀字詞,作業雖然還是很亂,但卻是他用心寫的。我也常常給他亂亂的本子上畫個紅紅的“優”,寫個大大的“棒”。聽他奶奶說,每天孩子都起得很早,要求來校值日。這是一個多么了不起的進步啊。我仔細觀察,小卓不僅掃地干凈,拖地也不比別的孩子差。看來,除了學習,他還是有潛力可挖掘的。每天上課,我都讓他領讀字詞,他也從來不讓老師和同學們失望。

三年級我們有了英語課。因為開學工作忙,我忘記給英語老師說明小卓的情況。第一節英語課剛下課,老師告訴我:“你們班有個孩子,上課問啥都不回答,氣死我了,我還對他大喊幾聲。到底怎么回事呢?”我自責地說:“都怪我,一忙把這事給忘了。”我一五一十地向英語老師說明了情況。“啊,你不早說,我會不會把孩子嚇著了?”英語老師擔心地說。第二天,小卓的奶奶來到學校說孩子今天死活不來學校,說他怕英語老師。我摸著小卓的頭安慰了半天,他才肯牽著我的手進校門。可見,老師的一言一行對于這個孩子影響有多大。我心里默默地說,一定要做這個孩子強大的保護傘。誰欺負小卓,我除了批評更多的是教育,教育他們也做小卓的保護傘。誰幫助他,我表揚他,激勵他繼續這樣堅持。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小卓的語文成績能達到三十幾分,英語竟然得滿分。聽他奶奶說,問他英語為什么那么高,他說:“旁邊有人,我可以看他的,語文卷一個人坐,只能自己寫。”聽了這些讓我哭笑不得,可我更多的還是開心。畢竟他知道答卷了,知道要把題答完才能得高分。各科老師都表揚小卓。

一次,大家都在做卷子,小卓只能無聊地翻著書。因為做卷子對他來說太難了。我心想:試著讓他干點兒事吧。于是說:“小卓,幫老師把練習冊發給大家,能行嗎?”他用響亮的聲音回答:“行。”我邊改作業邊觀察,他用了不到十分鐘時間竟然發完了所有本子,而且一本也沒發錯,放學后我把這個情況告訴他媽媽。媽媽說:“他認字可以,但答卷就不知道那句話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字怎么寫,思維方面還是跟不上。”針對這個情況,我在想應該用什么方法來訓練孩子。這學期,我把班里多媒體拿鑰匙的任務交給了他。他每天來得很早,把這件事特別當回事。學校舉行啞鈴操比賽,為了組成方陣,必須去掉一人。經過一段時間訓練,體育老師建議將小卓去掉。我堅定地說:“我決定把他留下,雖然他動作總和大家不一致,但是他練得最認真。而有的孩子雖然很健康,但態度特別不認真。我還是決定留下小卓。”比賽那天小卓竟然沒穿校服褲子,急得我四處給他借褲子。好在大家的努力沒白費,我們獲得了第一名。宣布的那一瞬間,我看到他和大家一樣激動地歡呼雀躍。第二天,奶奶專門到學校給我道歉,說小卓回家狠狠批評了她,埋怨她忘給自己穿校服褲子,多虧老師給他借了一條。這席話讓我再次認識到,這個有著輕度智障的可愛的孩子,他已經把自己融入到這個班級里,和大家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感受合作、關愛帶給自己的愉悅。而我也因為孩子的自信、勇敢和點滴進步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所在,責任所在;將這份關愛升華為一種思想教育來研究,更是職業成長的關鍵。

點評:

智慧關愛,理性對待

愛是教育的基礎。教師的工作面對的是千差萬別的個體,而要將學生們培養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師自己的認識和追求了。面對這樣一個有輕度智障的孩子,估計家長和學校都不會給石蕓老師提出太多的要求,而石老師遇到問題不漠視、不逃避,想方設法解決,這樣的精神令人敬佩。

縱比,讓教育更幸福。十個指頭伸出來都不一般齊,豐子愷老先生曾經有一幅漫畫諷刺教育工作者把學生教育得跟從一個模具里鑄造出來的產品一樣,沒有差異。今天我們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作為老師,我們要多學會縱向比較,如果這個孩子上學期遲到十次,經過我們的教育,下一學期遲到了八次,這就是縱向超越,就可以表揚點贊。欣慰的是,石老師沒有執著于橫比,用同一個標準要求其他學生和小卓,而是更多關注到小卓從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各種細小變化,這樣的變化給小卓帶來很多自信,也給老師帶來教育的成就感。所以,理性而客觀的縱比,會給教育者和教育對象彼此都帶來滿足感和幸福感。

挫折,人生的必修課。我們可以愛心滿滿,但是也應該讓學生知道真實的社會是什么樣的,并且要逐步培養他們適應社會需要的種種能力。也許在這個班級里,石老師可以通過自己的影響力為小卓同學一路綠燈,要求其他孩子無條件地幫扶他,但是這樣在給他關愛的同時會給他造成一種錯覺:外界一切的關愛理所應當,不會有例外。所以在這個故事里我們可以看到小卓被英語老師批評了之后不肯上學的過度反應。因為之前從未有人這樣對待他。可是,從來沒有,就永遠不會有嗎?所以,作為老師,我們必須適當給這樣的孩子一些挫折,讓他在不斷地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提升抗挫折的能力。唯有如此,等他有一天離開校園、離開師生獨立生活時才能擁有更幸福的生活。

——李鵬(西安市航天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班主任之友》封面人物、西安市學術技術帶頭人,曾獲西安市素質教育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