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漢學家比爾·波特關于終南山隱者的作品《空谷幽蘭》于2007年推出中文新版后,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漢語譯者明潔功不可沒。本文以個案研究的方式探討明潔漢譯本《空谷幽蘭》的無根回譯現象,著重考察兩個問題:一、明潔在漢譯中如何再現終南山隱者的形象?二、明潔的譯文是否提升了原作的語言水平?通過怎樣的方式提升原作的水平?本文期望能夠考察明潔譯本的無根回譯這一特殊現象,并探討其漢譯作品走向漢語世界扮演的角色。

【關鍵詞】空谷幽蘭 明潔 無根回譯 終南山隱士

本文是2016年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項目“比爾·波特終南山紀實作品《空谷幽蘭》的無根回譯”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6JK2181。

異語視角的終南山隱士文化

本文引用“無根回譯”(rootless back translation)(王宏印,2009:173)的概念,通過采用多種研究方法,如理論闡釋法、文本細讀法、互文法、效果評價法等,對作品Road to Heaven:Encounters with Chinese Hermits及其漢語譯本進行系統的研究,旨在探討并解決如下問題:一、明潔在其漢譯中如何再現終南山隱者的形象?二、明潔的譯文是否提升了原作的語言水平?通過怎樣的方式提升原作的水平?

無根回譯的理論溯源

如果我們把用一種語言描寫的本族文化內容的書寫視為“原語書寫”,那么用另外一種外語描寫本族文學場景的則可以稱為“異語書寫”,由此產生翻譯上的回譯,就是“異語回譯”。如果把朝向原文的回譯稱之為“有根回譯”,那么我們把這種非典型的并無同一語言原本的回譯姑且稱為“無根回譯”(rootless back translation)(王宏印,2009:173)。

明潔譯本互文性研究

Road to Heaven:Encounters with Chinese Hermits中引用了大量的中國文學典籍。原文本中引用較多的有《楚辭》《莊子》《詩經》,援引統計如下表:

從表1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原作和譯作中涉及的諸多引用文本,從理論上講屬于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又譯為“文本間性”。翻譯中的互文性關系涉及三個層次的關系:(1)原文本和譯文本;(2)原文本自身文化和語言系統中的互文關系;(3)翻譯轉換過程中,體現在原文本中的互文因素是否有必要或是否可能全部轉移到譯文本中去。

明潔譯本關于釋道文化的翻譯及釋道詞條的翻譯

1.關于探討釋道思想的對話翻譯

下文的分析將采取抽樣法選取作者與隱士的對話和核心詞條的翻譯,并逐一探討分析,旨在辨別譯本翻譯的水準是否重現了原作中釋家與道家的精神旨趣。

原文:

Q:What’s the goal of Taoist practice?

Jen②: Man’s nature is the same as the nature of heaven. Heaven gives birth to all creatures…Our goal is to be one with this natural process(引自Bill Porter Road to Heaven: Encounters with Chinese Hermits,1993:P56).

譯文:

問:道教修行的目標是什么?

任:人的本性與天的本性是一致的。天生萬物,而萬物都朝不同的方向運化……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與這個自然的過程融為一體(引自明潔《空谷幽蘭》,2014:82)。

本段對話的翻譯基本遵循直譯的方法。有些關鍵詞匯的翻譯還有待商榷,如Taoists and Buddhists不應拘泥于字面,可翻譯為“道家與佛家”;有些語句還可以更凝練,如Our goal is to be one with this natural process.可譯為:我們的目標是歸于大化之中; verything is one with nothingness可譯為萬物與無同一。

2.關于釋道重要詞條的翻譯

Nothingness(引自Bill Porter Road to Heaven: Encounters with Chinese Hermits,1993:58)根據牛津詞典的注釋④,可將該詞條的含義歸納如下:

(1)來源于佛教梵語Sunyata, 強調事物的虛空狀態,但并不等同于一無所有的“無”,而是作為一種暫時有條件的現象的存在。這種短暫的現象性的存在,可以翻譯為“妙有真無”。

(2)指的是萬物形成之前懸而未決的靜止狀態。可以看出,譯為“妙有真無”最貼近佛教梵語本義,而“虛無”次之,明潔翻譯為“無”更次之。

明潔譯本《空谷幽蘭》的翻譯效果及翻譯方法評述

首先,英語背景與漢語背景的文化隔閡使得譯者不得不考慮一些特殊語匯的翻譯,如果不加處理照直翻譯,會增加漢語讀者理解的難度或引起理解的偏差。因此,譯者或者選擇將部分詞句省略不譯,或者選擇直譯加注釋的方法進行翻譯。

第二,比爾的語言樸素真實而語氣幽默,但有時也難免有重復和錯誤的地方,因此譯者需要將繁復之處精簡化,把錯誤的地方加注標出并訂正。

第三,比爾在其作品中大量使用漢語典故,翻譯時,譯者必須權衡是否要全盤回譯還是部分回譯??紤]到這是一部關于釋、道家文化的紀實性文學作品,譯者極力從多個角度還原作者引用的典故,從而做到了完全的回譯。

結語

作者的初衷終于得以實現,這都歸功于譯者明潔,感謝譯者能與原作結下深厚的緣分而沒有擦肩而過(譯者自序)。不同于各種佛經的翻譯,此譯本的獨特之處在于從一位西方漢學家的視角審視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著卻被忽視的終南山隱士文化,恰似一朵空谷綻放的幽蘭,在源語和譯語的世界里,散發著永恒的清香。

注釋:

①此圖出自江慧敏博士的學位論文,題為《京華舊事,譯壇煙云——論林語堂Moment in Peking的無根回譯》。作者有所改動。

②任法融,原籍甘肅天水縣,生于1936年6月,時任陜西省道教協會會長。

③寬明,凈業寺和尚。

④Buddhism. Also in form no-thing-ness.=sunyata;The emptiness of things (ūnyatā) does not mean nothingness but conditionality or transitoriness of all phenomena.

⑤The fact or condition of being deceived or deluded by appearances.

參考文獻:

[1]江慧敏:《京華舊事,譯壇煙云——論林語堂Moment in Peking的無根回譯》(學位論文),南開大學,2012。

[2]明潔:《空谷幽蘭》,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

[3]孫會軍:《葛譯莫言小說研究》,《中國翻譯》2014年第5期,第82-86頁。

[4]吳言生:《佛都長安》,陜西旅游出版社,2010。

[5]王宏?。骸段膶W翻譯批評概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6]王宏?。骸段膶W翻譯批評論稿》(第二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7]王宏?。骸缎伦g學論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8]Bill Porter:Road to Heaven: Encounters with Chinese Hermits (Mercury House,San Francisco, United States),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