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在區域經濟增長的模型中,引入了人力資本、高等教育等概念。介紹了在電子商務時代的背景下,影響區域經濟增長的新要素,并引入了信息對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模型。最后,討論了高等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

【關鍵詞】電子商務 人力資本 高等教育 區域經濟

當前,人們已經進入到電子商務的時代。與傳統商業模式不同的是第一性的生產要素從資本轉變為知識。這表明,區域經濟增長的方式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1,2]。我國的電子商務發展水平與空間有著很大的相關性,表1為浩飛龍為探討電子商務水平與區域格局之間的關系[3],對所得數據進行計算。

表1 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空間分布的Moran’s I 指數

隨著知識的不斷進步,人們對人力資本的認識也不斷完善。上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提出了“人力資本”這一概念,他認為“人力資本體現于人身體上的知識、能力和健康”[4,5]。在現代經濟中,人力資本對其增長和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對于區域經濟增長等問題,需要注意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形成以及積累。隨著電子商務時代的出現,人力資本對于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顯得越來越重要。

在電子商務時代,人力資本主要由教育部門提供,教育成為獲得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途徑,教育投資成為人力資本投資的體現形式。在教育系統中,高等教育處在最高級別,因此,高等教育是有效實現人力資本積累的必經之路。在注重知識等非硬性重要因素的電子商務時代,軟件開發產業以及網絡產業成為一種新型經濟,這些都離不開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開發已經成為核心力量。

在高等教育的培養過程中,勞動者不僅要提高專業知識水平,他們的創新能力也要提高,從而推動科學技術的創新,提高區域經濟的增長。

電子商務時代區域經濟增長的新要素

1.信息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

近些年來,一些經濟地理學家越來越關注信息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他們分別從區域空間視角和社會演進等不同角度指出信息與區域經濟之間相互影響的重要關系。隨著網絡的出現以及各種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世界各地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將各種新經濟產品輸送到世界各地的市場。

信息對區域經濟的增長有著推動作用,這種推動作用是循序漸進的。首先,在電子商務時代,大多數的勞動工具都被智能化產品所取代,而且這些勞動工具中包含著大量的信息與知識成分,使得生產力顯著提高。其次,信息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使勞動者能夠更好地利用勞動對象(知識、信息等),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進一步降低了生產成本,使經濟增長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第三,由于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高科技將會以信息科技為代表,強化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此外,信息在其他方面也體現著推動、強化的作用,如教育的信息化發展,人力資源的素質提高以及管理結構的改變等方面。

2.信息對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模型

隨著新經濟增長理論的出現和發展,信息技術作為促進經濟增長的內生要素,在總產出增長率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6]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信息對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模型會有些偏差,鑒于這些偏差,著名學者張紅歷提出“空間計量基本模型”來對信息與區域經濟增長關系的模型進行修正。“空間計量基本模型”主要包括:空間滯后模型,空間誤差模型以及空間杜賓模型。其中,空間滯后模型用于研究在區域經濟運行的過程中出現溢出效應的情況;空間誤差模型用于研究由于誤差所引起的溢出現象,使得鄰近地區對本地區產生的影響;空間杜賓模型用于描述兩種溢出效應。

利用上述模型,作者對所得的大量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經濟增長與信息技術發展在空間角度上有一定的聯系,即信息技術發展快的地方向區域經濟增長快的地方聚集。

3.電子商務對經濟結構演變的影響

隨著信息技術的興起,電子信息產業、公共服務行業等新興產業迅速發展,在信息網絡的推動下,企業的生產效率顯著提高。電子商務除對產業結構有一定作用外,也影響就業結構,主要表現在從事信息產品(包括生產運輸等)或信息產品周邊的服務行業的人員越來越多[7]。電子商務的興起,很大程度上帶動了區域經濟的增長,對勞動力實現了就業再分配。

當然,消費結構也受到電子商務的影響。電子商務時代體現更多的消費方式就是網絡消費。由于電子商務的興起,出現了許多電商平臺,這些電商平臺的消費品種琳瑯滿目,消費等級也是不斷上升。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電子商務系統也越來越完善,吸引了更多的消費者[8]。信息資源與物質和能量資源不同,它是一種非物質形態,這意味著電子商務的出現改變了原有的資源結構。

高等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

1.高等教育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著名學者羅默和盧卡斯提出了一種新增長理論,該理論中強調經濟增長率主要是由模型的內部決定的,而與外部的那些技術進步關系不大。

在許多理論模型中,例如“擴張索羅模型”“擴展新古典模型”等,均說明了高等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這些模型中,在中量生產函數中人力資本也是一種投入要素,并且與其他投入要素沒有關系。從這些模型中也不難看出,人力資本的教育投資推動著區域經濟的增長。雖然,有些觀點對人力資本的存在持反對態度,如“教育甄別假說”,但是,該理論從另一角度說明:教育通過合理改善社會人力資源配置,促進了區域經濟的增長。

2.高等教育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

在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先進的科學技術越來越重要。因此,在區域經濟增長中,作為科技基礎的高等教育的作用也日益凸顯。只有通過高等教育這種方式,才能使科技與經濟有效結合。這是因為,各大高校的人才眾多,師資力量雄厚,信息資源更加豐富,為不同科學領域相互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通過實踐與理論結合的方法,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不斷提高科技水平,促進區域經濟的增長。此外,由于高等教育本身也是一種消費,這種消費拉動內需,增加了居民儲蓄的消費領域,推動經濟穩步增長。因此,高等教育也是經濟增長的重要來源。高等教育與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各項經濟投資中,人力資本投資的回報率是最高的。這一結論來自于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的一項早期研究成果。

其次,在影響經濟發展水平的各項要素中,人力資本的貢獻占很大一部分比重。在兩位國外學者Hall和Jones研究中,人力資本的貢獻比重達到22%。

最后,不同的教育投資階段、不同的教育投資類型對區域經濟增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根據丹尼森和麥迪遜的研究方法,即由教育投資所產生的國民產值增長速率與國民產值總增長速率的比值。研究表明,隨著教育投資階段不斷提升,高等教育對GDP增長的貢獻也隨之增加。當然,許多國外學者也對不同層次的教育投資作了充分研究。通過研究可以看出,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往往都會對應著不同的教育投資層次。一般來講,發達國家的教育水平比較高,大部分發展中國家處在初等或中等教育水平。

由于傳統生產要素的不可持續性,依靠增加投資促進經濟增長的方式存在著非常大的風險。然而,隨著高等教育等新概念的出現,知識經濟給實現可持續經濟增長方式帶來了曙光。利用知識的遞增特征,高等教育不斷為經濟發展輸送著新鮮“血液”,并將知識轉化為科技成果,改善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

然而,根據研究表明,1999年是我國高等教育與水平的分水嶺。在這之前,我們的高等教育規模還比較小。此后由于擴招標準的不完善,出現了畢業生就業困難的現象。因此,面對上述問題,還需要對人才定位以及培養理念等問題不斷完善,多培養創新人才,滿足電子商務時代對創新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的方式需要與時俱進,除了傳統的教育培養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以更好地適應社會要求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除了需要社會力量的配合外,也離不開高校對改善培養方式作出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陶燕麗:《電子商務時代的人力資本、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增長》。

[2]林永綠:《電子商務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分析》。

[3]浩飛龍:《中國城市電子商務發展水平空間分布特征及影響因素》。

[4]姜玉鵬:《人力資本、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研究》。

[5]王守法:《高等教育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研究》。

[6]張紅歷:《信息技術、網絡效應與區域經濟增長:基于空間視角的實證分析》。

[7]李澤東:《電子商務發展對我國國際貿易影響的實證研究》。

[8]鄭麗:《我國居民信息消費及對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影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