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飽蘸詩情的筆書寫別樣的青春
作者:劉琰 蘇婷
發布時間:2017-11-14 16:51:50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秋
霧籠寒山鳥雀啾
風盈袖
銀杏轉悠悠
“我選取意象的靈感來自于秋日校園清晨的景色。遠看霧氣彌漫山腰,近聞枝頭鳥雀啁啾,秋風無意卷起人的衣袖,回首只見銀杏葉悠悠飄落,睡意一掃而空,恬淡寧靜油然而生。此次獲得大賽一等獎,讓我懂得了不論哪種文體的寫作,對生活的敏銳感悟是最關鍵的。”一等獎獲得者高2018屆34班姬夢嬌同學在分享創作經驗時如是說。
姬夢嬌同學展示自己的獲獎作品
為了讓學生感受詩詞的音韻美、格律美,彰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厚重底蘊,培養優良學風,營造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延安中學于10月底舉辦了“江山秋意濃”十六字令原創大賽,并于近日進行了頒獎典禮。大賽共評出一二三等獎共19名,學生在獲得獎狀的同時,一把意味深長的折扇(上面書寫著每個人的獲獎作品)也緊握在手中。
十六字令原創大賽頒獎大會
延安中學注重加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培育人文精神,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安排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常啟勝老師告訴記者,在十六字令的教學過程中,他發現學生普遍有詩詞創作的畏難情緒,創作意愿低,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完成,而且多與詩詞有心理上的距離感,難以產生共鳴。針對這些問題,教研組的老師們都成了“智多星”:推薦典例,品讀涵詠;細化要求,有的放矢;老師下水寫作,教學相長;選取學生佳作,示范引導;學生互相修改,教師點撥。最終篇篇佳作展現在我們眼前,形式和內容兼顧,意境創設巧思層出,讓人嘖嘖稱贊。
在創作過程中,為了滿足十六字令的形式要求,同學們都學習借鑒了很多作品,斟酌了很多字,就像高2018屆30班高云所說的那樣:體會到了“燈火闌珊處”覓得一字的美妙,也得到很多“一字師”的幫助。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不僅對詩詞平仄押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體會到詩詞的意境美,更收獲了情感共鳴,對詩詞寫作有了更大的興趣。馮春鴻老師在總結這次活動時說:“學習創作詩詞除了可以提高學生解讀、鑒賞詩歌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能夠讓他們有意識地推敲、規范、凝練語言,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表現力,讓作文有文采,很多同學在學習后會嘗試著用十六字令作為作文的開頭結尾,可謂是點睛之筆,妙哉!“
馮春鴻老師在指導學生寫作
學校舉辦此次活動的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品味生活,同時為學生搭建平臺,認識自己,展示自己,超越自己。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對中華經典有了更深刻的領悟,對自己的認可度也有提升,在參加校文學社、朗讀社、讀書會等社團活動中顯示出了更高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