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作者:陜西省神木縣第六小學 張金麗
發布時間:2017-11-08 15:18: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微課制作主要有“精”“細”兩個特點。本文就以人教版小學語文為例,對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進行相關探究和討論。
一、利用微課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加入多媒體技術的課堂教學,最大的亮點同時也是最大的突破點就是創設了較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有效提升。比如學習《貓》這篇課文前,教師就可事先收集貓的資料。在微課中讓學生能夠較為真切地感受貓,更加接近對貓的形態理解,進而對貓的形態進行歸納。這樣,學生對貓的興趣得以增強,教師進而引入要學的文章,由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這種課前微課導入的方式,讓學生能夠較為真切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激發興趣的基礎上,強化對文章的理解,同時還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給學生帶來更加愉悅的課堂學習體驗。
二、利用微課,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利用微課可使學生能較為主動地思考問題并主動學習,對提升其綜合能力也有著較大幫助。例如:《貓》中每段都有對貓的特點的描寫,教師可利用微課將每段重點特征概括起來。比如第一自然段寫大花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第二自然段寫大花貓高興與不高興時的表情,第三自然段寫大花貓又膽小又勇猛,第四自然段寫大花貓小時候很淘氣。在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學生閱讀文章來學習。利用微課,可以增加學習文章的方式,在這種較為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里,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有效增強,學習質量也能提高。
三、利用微課,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互動中學習
微課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通過加入多樣化的教學形式,以及更為豐富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合作和交流的頻率越來越高。利用微課的多樣化教學,學生的思維能得到發散,學習效果以及學習效率便可得到有效提高。在《貓》的教學中,講解了每個段落的大意后,教師就可引導學生去進一步分析、討論:這么淘氣的小貓,如果是你家的貓,你會怎么評價它呢?讓學生分析“這是一只______”,并在橫線上進行補充。由此讓學生在互動中進行思維發散,以此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老舍先生又是怎樣評價貓的呢?從文中找出兩個詞語來評價它,然后說一說讀完課文后的感受。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對問題的討論更加深入,且提高了思考問題的能力。
四、利用微課,把握重點、突破難點,讓語文課堂“活”起來
在微課內容設置中,要把握教材重點,并針對其中的難點進行突破介紹,由此讓課堂更加靈活,還可讓學生能夠較為直觀地發現并學到對應的教材內容。比如在《貓》一文中,要求學生自學第四自然段,然后進行匯報。學生A:小貓很淘氣,好玩。師引導:哪些句子描寫小貓淘氣,好玩?找出來,讀一讀。(學生找出并朗讀)學生B:小貓很勇敢,很堅強,不怕摔,不怕疼。師引導:把這些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讀出堅強、勇敢來。(學生找出并朗讀)學生C:小貓很淘氣,折騰得花草枝折花落。師引導:對,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讀出淘氣來。(學生找出并朗讀)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要讓微課輔助下的語文課變得豐富多彩,使微課變成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