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中把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要求。加強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更是提高農村小學生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那么,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能力呢?

一、用心營造良好的交際氛圍——點燃小學生語文口語交際的欲望

1.在拼音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剛入學的兒童,說話常常不完整、不規范。因此,在學生剛入學學習拼音時,就要開始進行說話訓練,并規范學生的語音,逐步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如在教學四聲音節時,學習ye:ye子,海南島有椰子樹。Ye爺,爺爺在家里給我講故事。Ye豬,森林里有許多野豬。樹ye,秋天到了,樹葉變黃了,一片一片往下落。學生可以根據四聲,組不同的詞,造不同的句子。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匯,又便于學生理解字義,并練習運用。既掌握了“ye”的四聲,又進行了語言訓練,而不是單純地學拼音。

2.在識字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擴詞、造句。此外,讓學生自己說說你如何記住這個字或說說某類字的構字規律,也可以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如在教學形聲字“蜂、峰、鋒”時,先讓學生懂得聲旁幫助記字義,形旁幫助辨字形,再讓學生說出這個字如何寫,如何記,如何造句。這樣既有利于學生記憶生字,將知識掌握得更靈活,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也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在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主要是教師與課本、課文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這三者的交際。如《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最后是這樣寫的: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看吧。”這段話留給了學生極大的想象空間。教師根據這段話設計相關訓練,讓學生順著課文的情節,展開豐富的想象,將課文內容作適當延伸。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暢所欲言,描繪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畫面,一個又一個富有創意的構思從孩子心底流露,真令人欣喜。這給學生創設了一種寬松的表達環境,讓他們不拘形式、自由表達,是提高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一個好辦法。

二、精心創設交際情境——激起小學生語文口語交際的興趣

1. 關注日常生活,創設交際情境。如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課上,我面帶笑容,先用“嗨,孩子們,早上好!”的問候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然后作自我介紹,與學生交朋友。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交流,我又讓同桌相互對話,把自己想問的、想說的都告訴對方,并讓說得好的同學在全班交流。這樣,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來,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著語文口語交際,課堂氣氛熱烈而融洽。這樣的情境,不僅增進了孩子們之間的友誼,更為他們日后與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橋梁的作用。

2. 設計主題活動,創設交際情境。如在萬物復蘇、春暖花開的季節里,可以帶孩子們走出教室去看春天。陽光下,花叢中,孩子們盡情地想象著,歡笑著,美好的言語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有的孩子還編出一首兒歌:“草兒穿著小綠裙,花兒戴著紅頭花。樹兒披著綠衣裳,雨點唱著滴答歌。”自然風光的熏陶與感染,啟發了學生的心智,發展了學生的個性,解除了學生的束縛,使他們的言語變得絢麗多彩。最后,還可以請孩子們把春天畫下來。學生們對于這些親眼所見、親手所畫的景物有話可說、有情可表,從而使農村小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真實、有趣,達到一種較為完美的境界。

3. 巧妙布置作業,創設交際情境。一方面,我提醒家長重視對孩子進行早期的語文口語交際訓練,做孩子的忠實聽眾,及時糾正孩子口語的毛病。另一方面,布置一些語文口語家庭作業,讓學生在家庭中進行語文口語交際訓練。如學習了《小熊住山洞》后,請孩子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和他們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母親節到了,做張愛心卡,并說幾句祝福的話給媽媽聽。這樣的作業,學生樂做、感興趣,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農村小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農村小學生的語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小學正是孩子發展口語的最佳時期,教師應當不負使命,持之以恒,靈活自如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語文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