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由心生 學之所系——例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情感因素的激發策略
作者: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黃岱小學 黃衛華
發布時間:2017-11-03 15:11:2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贊科夫曾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數學學習情感因素的激發,能夠有效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更積極地接納新知、活躍思維和深化記憶。因此,每一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者都應當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喚起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消除數學抽象、枯燥的消極印記。教師要遵循新課標倡導的全面、持續、和諧發展這一出發點,在課堂導入、探究引領和反饋評價等環節,貼合學生的學習心理和身心發展特點,充分發揮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從而讓數學課堂變為充盈著快樂、愉悅的學習樂園。
一、 求趣——以趣激情,數學由此更輕快
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迸d趣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初始動力,也是數學課堂激發情感因素的重要部分,只有在課堂伊始就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課堂教學才可能獲得成功。
如在教學《時、分、秒》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在導入環節中為學生播放了鐘表走動的聲音,靜寂的課堂上傳出“嘀嗒、嘀嗒……”的聲音,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隨后教師出示課題,提問:“鐘表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什么作用?你能用動作表示在不同時間你正在做什么嗎?”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7:00、7:30、9:00和11:30等不同時間,讓學生演示起床、吃飯、上課和課間活動等動作,讓他們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學習。
二、 求新——以思激情,數學由此更深入
周恩來同志曾說過:“思之思之,神息通之?!彼季S是數學學習的核心,學生在學習和運用數學知識、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都離不開思維能力的高效運行。教師要學會在探究引領過程中“與時俱進”,及時引入社會熱點和新鮮時事,將其與數學問題融合在一起,并從中設置沖突和障礙,推動學生數學思維不斷走向深入。
如在教學《小數乘、除法的實際問題》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為學生出示了這樣一道題:趙阿姨在市場賣蔥,當時市場上的蔥價是1.00元/斤,一蔥販對趙阿姨說:“我想把你的蔥分開來買,蔥葉0.50元/斤,蔥白(蔥的莖)0.50元/斤。”趙阿姨想:“蔥葉和蔥白的價錢之和仍是1.00元??!”所以不假思索地就把蔥全部賣了。聰明的你,能看穿蔥販的把戲嗎?這樣的問題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讓他們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數學的實用價值。
三、 求勵——以評激情,數學由此更持久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過一次成功的歡樂和勝利的欣慰,便會激起追求無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古人云:“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功?!毙W數學課堂評價環節,是激發、維系和鞏固學生數學學習情感的關鍵環節,教師應當摘掉“有色眼鏡”,嘗試著從學生的視角去感受他們的堅持和努力,不能僅僅以成人的眼光來衡量對錯,而應當去捕捉學生求知的閃光點,用成功去增強他們滿足的愉悅感,讓學生能夠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讓學生自主思考、獨立嘗試,啟發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積極巡視,用個別指導與組內交流等方式,鼓舞學生的探索熱情,如“試一試,老師相信你能行!”“做錯了沒關系,大膽去做就是好樣的!”“剛才××同學指出了你在回答這個問題時出現的一個小錯誤,你聽懂了嗎?那么你重新再做一次,改過來好不好?”……在集體評議的過程中,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既有勞動成果,引導他們在方法多樣化和最優化之間尋找平衡,最終確認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使他們獲得了深刻的感知和理解。
王心齋在《樂學歌》中寫道:“樂是樂此學,學是學此樂。不樂不是學,不學不是樂。樂便然后學,學便然后樂。”激發積極的學習情感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具有獨特的催化作用,是優化教學效果、激發學習潛力的重要手段。小學數學教學必須努力實現認知與情感的和諧統一,讓學生在自覺、主動、愉快中學習,獲得智力與情感的同步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