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先扶智,送教在子洲——陜西省教育廳子洲縣扶貧送教活動側記
作者:曹莉莉
發布時間:2017-11-02 09:30:2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子洲教育:現狀與焦慮
2017年初夏的子洲,天高云淡,空氣清新 。遍野的鮮花綠樹告訴我們,這里正孕育一季春華秋實。我隨同陜西省教育廳 25名教研專家、省級名師、知名校長走進位于陜西北部的子洲縣,開展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新常態·大視導”扶貧送教活動。
剛到子洲,我就被當地老師講的一個場景震撼了:子洲縣火車站,離縣城大概三四里地。每到周五傍晚,夕陽下,就會有無數家長背著行囊,牽著孩子的手,面帶疲倦,浩浩蕩蕩地從火車站涌出。周日下午,還是那一波家長帶著孩子,背著行囊充滿無奈和焦慮,行色匆匆地奔向火車站。在當地,許多條件較好的家庭,家長大多選擇帶孩子逃離這里,去600公里外的省城西安求學。子洲地處偏遠,自然條件惡劣,交通閉塞,盡管當地政府千方百計發展經濟,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然而先天條件的制約,使得當地教育依舊存在很多問題,教育觀念滯后、教學條件差等因素,導致本就薄弱的子洲教育,生源流失嚴重。
子洲縣屬于國家集中連片特困縣,是省教育廳“兩聯一包”幫扶縣,是全省教育精準扶貧試點縣。近年來,子洲縣堅持把“扶貧先扶智”擺在全縣精準扶貧工作的核心位置。全縣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健全了學生資助體系,落實了高中助學金和貧困寄宿生補助,努力做到了精準扶貧“應助盡助”和“應享盡享”。
2016年以來,子洲作為教育精準扶貧試點縣,得到了省教育廳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多次深入子洲縣的鄉鎮、村組和中小學校調研了解子洲脫貧攻堅工作和教育扶貧工作,協調扶持項目、資金投入及合作辦學等;省教育廳其他領導及相關處室、相關單位的同志,多次結合業務工作開展教育扶貧,在各方合力下,子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全面推進,全縣貧困家庭經濟負擔進一步減輕,貧困學子求學發展得到有力幫扶,全縣教育面貌發生了顯著改變。
省教育廳:“四新四大”助推義務教育提質增效
2015年起,省教育廳在全省義務教育階段開展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新要求·大實踐”、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新常態·大視導”、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新標準·大規范”和學校文化建設“新體系·大構建”等四項活動,概括為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
兩年來,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門和相關學校的共同努力下,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廣泛開展,部分市縣區教育行政部門積極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涵,完善活動推進機制,對提高義務教育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為全面推進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深入開展,省教育廳就如何深入推進做了具體要求:
加強統籌安排。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學習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相關文件,明確目標任務和育人效果,結合本地教育改革發展實際,在已有的工作基礎上,統籌制定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推進方案。要按照四項活動同步推進的原則,堅持整體性和主題性相結合,在活動方案中明確總體工作進程,對每項活動提出階段性目標任務和具體要求,確?;顒咏M織有序、推動有力。
突出工作重點?!靶乱蟆ご髮嵺`”活動要以德育實踐活動為載體,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長效機制;“新常態·大視導”活動要促進中小學課堂教學改革,聚焦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通過視導活動,積極探索有效的課堂教學方法和途徑;“新標準·大規范”活動要落實《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推進標準化管理試點工作,促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規范辦學行為;“新體系·大構建”活動要重點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整體性、繼承性、創新性,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文化建設示范學校的創建工作。
鼓勵工作創新。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教育改革發展理念及政策的具體落實,需要各級教育部門和中小學結合工作實際,堅持正確方向,大膽創新,在工作制度和機制、活動內容和形式、育人效果和辦學特色等方面探索新的有效途徑。通過創新,促進廣大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不斷增強,打造新形勢下德育品牌;通過創新,使課堂教學改革目標更加明確,形成有效教學形式;通過創新,使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更加規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通過創新,使學校文化建設更有品位,營造良好育人環境。
加強業務指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組織優秀中小學校長、骨干教師、教學能手和各級教研員積極參與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努力發揮各方面業務骨干的示范指導作用。要圍繞“四新四大”活動建立專家團隊,研究制定專家參與和指導各項活動的具體辦法。要依據“四新四大”活動總體安排,定期組織專家深入縣區和學校調研活動開展情況,指導和幫助學校解決好活動進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新常態·大視導”:偕同扶貧送教活動
2017年6月,按照全省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和“四新四大”活動總體安排,省教育廳組織了25名教研專家、省級名師、知名校長走進子洲縣,開展了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新常態·大視導”扶貧送教活動。
視導組分行政組、中學專業組、小學專業組、問卷調查組4個小組,深入子洲縣6所學校,深入師生,深入家長,深入課堂,實地開展觀摩指導、座談訪問、問卷調查、同課異構、示范教學、現場點評、校長論壇、局長論壇等活動,為子洲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課程改革提供業務幫扶,深受中小學師生的熱烈歡迎。
通過視導活動的牽線搭橋,咸陽市教研室、渭南市臨渭區教研室、西安市西航三校、榆林市高新四小、西安市第三保育院與子洲縣教研室、三川口鎮中心小學、馬岔鎮中心小學和馬岔鎮中心幼兒園建立了結對幫扶關系,使教育扶貧工作更加深入具體。教研部門扶貧,一市一區一縣的教研室之間以扶貧為目標、跨市域建立結對幫扶關系,這種新穎的送教扶貧形式受到子洲縣教育部門和學校的廣泛歡迎,三個教科研單位擬定將在今后加強教科研工作深度合作,用教科研的力量引領子洲教育快速發展。
省教育廳對這次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新常態·大視導”活動高度重視,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副廳長王海波聽取了活動準備情況匯報,要求省視導工作組將這次視導活動作為省教育廳2017年開展教育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作為2017年“新常態·大視導”活動的重要一站,通過視導扶貧送教活動,充分發揮省級教育教學專家、中小學名校長的專業指導和理念引領作用,進一步推動子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走向深入,促進子洲縣中小學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辦學質量,助推子洲教育水平整體提升。
通過兩天的視導扶貧送教活動,省教育廳視導組在充分肯定子洲縣教育工作成績的基礎上,對子洲教育改革發展也提出五點希望和建議:
一是希望子洲全縣教育系統以省教育廳大力支持子洲教育發展為契機,以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為抓手,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快子洲教育改革發展為目標,凝聚共識、主動擔當、努力作為,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對子洲教育工作的支持,進一步加強同省教育廳的聯系溝通,在已有工作基礎上,爭取更多教育兄弟單位的專業支持,努力解決困擾子洲教育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動子洲教育步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二是建議子洲縣將推進“四新四大”活動作為全縣教育重點工作,對照省教育廳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提出的目標要求,結合實際,進一步完善細化“四新四大”實施方案,統籌考慮、同步推進“四新四大”活動在子洲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三是建議子洲縣著力加強對課改工作的研究、反思與探索。更好地發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體”作用,更有力地推動課堂教學模式的突破、超越與創新。
四是建議子洲縣加強在新考試背景下課程教學變革的探索研究工作。組織專門力量,深入研究國家和我省當前正在推行的中高考各項改革政策,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和中高考改革穩步開展。
五是建議子洲縣著力提升校長、教師專業素質。加大薄弱學科教師的培訓。在編制核定、職稱晉升等方面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增強農村教師隊伍的吸引力,使更多的優秀教師能夠扎根農村教育,為子洲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證。
當教育遇到貧困:王彬武子洲縣大視導筆記
子洲之行回來后的一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篇非常有思想的文章:當教育遇到貧困——子洲縣大視導筆記。這是王彬武對子洲教育的綜合思考。
王彬武,省教育廳基礎教育一處處長,一位學者模樣的北方漢子。經過兩天深入學校聽課、評課、座談,他對子洲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思考。
他對全省基礎教育了然于心,又對子洲教育深刻反思,站得角度高,總結得精準到位,感動了許多教育工作者,也很觸動我。這里我摘錄一段王彬武對子洲教育的筆記:
6月19日至21日在子洲開展義務教育課堂教學改革“新常態·大視導”活動,我頭腦中不斷閃現一句話:當教育遇到貧困。
一
貧困縣的教育可能會是什么形態呢?
一種現象,為了改變貧困的面貌,通過辦好教育,讓老百姓的孩子通過教育,升入大學,脫離貧困的環境,從而改變命運。整個社會相信知識改變命運,政府會把學生的升學作為群眾家庭擺脫貧困的一種方式下大力氣抓教育,當然有可能暫時給家庭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但長遠看還是有利于地方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改善的。這種地方,從政府到學校,到教師、家庭和學生,都會用一種宗教般的精神投入到教育,用一種敬畏之心面對教育。一些貧困縣總結出的“學生苦學,家長苦供,教師苦教”,教育被涂上一層悲壯的色彩。很多的山區縣、貧困縣就是這樣的一種狀況。
另一種現象,因為經濟落后,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落后,教師待遇不保,學生流失,教師流失,即使留下來的,學校辦學失去追求卓越的動力,教師失去了職業發展的激情,學生失去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希望。有條件的家庭都會選擇逃離這個環境,甚至校長和教師們都不愿讓自己的孩子留在這樣的環境讀書,校長、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處于一種疲弱狀態,而且失去改變這種現狀的愿望。這種貧困讓教育失去了精氣神,經濟貧困帶來了精神貧困。
子洲的教育也許沒有那么糟,但是子洲的教育的確遇到了很多問題。
二
在子洲開展大視導活動意義非同尋常。
子洲縣是省教育廳“兩聯一包”幫扶縣,省教育廳派銀行學校副校長那梅在子洲掛職副縣長。除了安排扶持項目、支教人員、駐村干部、聯系結對幫扶的中小學校等,每位廳領導和處室都有一個貧困戶的幫扶對象,子洲縣已經和省教育廳緊密的聯系。有了這層關系,我意識中就覺得子洲教育好不好,也與省教育廳的榮譽有關,子洲教育辦不好,我們都有責任。
這次在子洲的大視導活動,帶有扶貧的意義,領導要求一定組織好。因為有扶貧的任務,一到子洲的晚上,視導組開碰頭會,大家認為,要真正體現幫扶,就要有實實在在的內容,所以臨時動議,參加視導的單位領導都要認領幫扶的任務,建立教研室和學校兩個層次幫扶關系,還要安排名師到省教育廳幫扶的三川口鎮中心小學去作示范課。要把大視導與教育脫貧結合起來,所有的活動都要體現扶貧送教的內容,所以活動的名稱都變成“新常態·大視導”扶貧送教活動。
碰頭會后,心生一種責任感,這次視導,應該在改變子洲教育現狀方面產生一點影響。
三
一上午看了3所學校,師坪創新實驗小學校長曹雄、馬岔鎮中心小學校長蔡旺德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曹雄校長年輕,有思想,學校管理井井有條,他提出了“生態陽光教育”學校文化主題,有現代意識,學校的文化氛圍很濃郁。他愛學校,以教師發展為基礎、學生發展為中心、學校發展為根本,主導“尚自然展個性立德藝啟心智”的辦學理念,課堂教學改革方面也有大膽嘗試。
蔡旺德校長,身材魁梧,標準的陜北漢子,軍人出身,辦學的特點是務實,在這樣一所規模不大的農村學校,他把學生社團搞得很有成效,社團的孩子介紹情況非常自信大方,他在留守兒童管護方面也卓有成效。
如果子洲有一批這樣的校長,教育應該非常好。
參加行政座談會的干部、校長、教研員應該有30多人,雖然時間短,但是大家還是實實在在地談了一些課程改革及提高教育質量的一些困惑和問題,涉及到課堂教學模式問題、教學評價、教師素質滯后、教學目標實現、校本教材建設標準以及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分組等問題,討論還是很深入的。
在子洲開展的大視導活動中,20多人的專家隊伍陣容豪華,各個都是有分量的人。
為了把扶貧的事情做實,省級教學能手、榆林高新四小校長莊孝成專門到三川口鎮中心小學去作示范課,講小學四年級關于統計的一節課,他是頭天晚上才開始備課的,課講得很精彩,三川口鎮學校的教師很激動,教室里坐不下,有幾位當地教師站在教室外面聽了整節課。課后省教科院初教室主任潘燏作了精彩點評,和老師們進行了交流。我就希望,老師們受到的啟發能夠持續下去,才會對他們的教學改進有幫助,如果活動結束后,教學生活又回到平常的狀態,那么幫扶能夠起什么作用呢!
四
我正是認為子洲教育的進步是我們的應有責任,子洲教育和我們已是風雨同舟的關系,所以在反饋會上和大家分享的想法也是給我們自己的建議。
一要有憂患意識,將教育和扶貧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每周末的子洲補課大軍說明,子洲教育還無法滿足老百姓對高質量教育的需求,我們應該為此感到羞愧。我認為政府應該有改變這一現狀的決心,讓子洲教育來一次脫胎換骨,來一次鳳凰涅槃。政府已經很重視教育了,但是還可以更重視一點。白河縣的經驗告訴我們,政府重視教育的力度有多大,就能創造多大的奇跡。兩大任務,一是消除城鄉差距、校際差距,推進均衡發展。二是改變教育生態,拿出改變面貌的具體措施。
二要重視學習,不斷提高教育實施水平。教育面對的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互聯網、智能手機等改變了人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人的思維方式,教育必須適應。教育改革政策密集出臺,課程改革、考試制度改革、評價方式改革等對教育的內容、方法要求發生變化,教師不學習就跟不上變革的步伐。家長對教育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需要教師和學校認真研究。而我發現,基層學校的學習風氣不濃,很多認識停留在多年以前,很多問題和困惑其實就是學習不到位帶來的。搞好教育,一定要大興學習之風。
三要加強統籌,系統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立德樹人“四新四大”活動就是一個系統性的工作,就是要讓育人的方式方法集中在德育、教學、管理、文化四個方面,推進實踐育人、課程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h上的教育要提高教師實施課改的水平,還要推進校本研修、連片教研等,要培養教師身邊的本土專家,解決教師遇到的困惑。政府還要主導家庭教育,讓家長理解教育改革,讓家長有正確的人才觀和成才觀,尊重教育規律,尊重人才成長規律。
四要求真務實,夯實教育改革發展的堅實基礎。教育如同種莊稼,不能來虛的,沒有實事求是的精神辦不好教育,馬岔鎮中小學給我們的啟發就是實實在在辦學。面對課改,要多一些理性分析,要直面教育遇到的問題,解決真問題。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特別是要關注學習有障礙的學生的學習,解決了困難學生的學習才是真正的提高質量。
子洲的大視導活動讓我感到,視導不僅要針對縣區學校的教學和育人提出建議,還應該為整個教育的良性發展出點子、提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