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基礎學科,追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在課堂教學設計時,需要均衡考量。由于小學沒有語理教學要求,培養學生語感成為教師最為關注的目標。只是從語感角度展開教學,其引導效果比較緩慢,培養學生語用能力存在明顯缺陷。對學生進行語理教學,在小學階段是可行的,更是十分必要的。語理是語言運用法則,讓學生掌握一些語用“規矩”,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語感品質。

一、字詞教學,觀照學生語匯基礎

小學語文字詞教學占有較大比重,注音、組詞、造句、積累成語等,教師是從語感角度展開的教學引導,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語用效度也是未知數。學生單一性積累,其學習認知呈現零散性,不能建立內在聯系,這自然是語理缺失的結果。教師不能對小學生展開語法教學,但可以在字詞教學中給出一些規范引導,讓學生明白字詞運用有章可循。如果能夠從具體操作中讓學生獲得感知,學生語用能力自然能夠獲得更好發展。

在學習《九寨溝》時,教師展示三個詞語:湖泊、鑲嵌、溝谷,并讓學生找出文本中的相關語句: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顆顆寶石鑲嵌在彩帶般的溝谷中。教師給出另外一種說法:大大小小的湖泊,鑲嵌在彩帶般的溝谷中。讓學生作比較,為什么沒有原文更貼切。學生們議論紛紛。有學生說:湖泊和鑲嵌不能搭配,因為鑲嵌是安裝的意思。必須是一些“硬東西”,這湖泊都是水,如何能安裝呢?也有學生說:原文中是將寶石鑲嵌到溝谷中,而且是彩帶般的溝谷,實際上是將寶石鑲嵌到彩帶上,這樣就非常合理了。教師繼續引導:課文中有不少四字詞語,對九寨溝進行描繪,找出一些,體會其運用的貼切性。學生很快找出:古木參天、平湖飛瀑、異獸珍禽、詩情畫意、人間仙境等?!肮拍緟⑻臁睂懗鼍耪瘻蠘涠喽疑L旺盛;“異獸珍禽”寫出九寨溝動物資源豐富;“詩情畫意”和“人間仙境”是對九寨溝景色的綜合評價,用詞都能夠準確把握九寨溝的基本特征。

教師利用詞語對比和詞語賞析,讓學生體味語感和語理的結合運用,其教學效果非常突出。學生對詞語構建、搭配、試用存在很多認知盲區,教師要引導學生展開語感和語理訓練,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字詞學習。

二、句段教學,提升學生語理品質

句段教學設計時,教師大多關注語感培養,讓學生深入文本展開朗讀、背誦活動,針對典型句段展開賞析活動,或者是發動學生進行仿寫活動,這些都屬于語感訓練范疇。在句段教學中,學生需要對文本進行閱讀感知,也需要重視語感成長,但語理缺位還是會造成教學的低效性。句子構建有鮮明規范要求,而且具有共性特征,主謂賓結構普遍存在,而且其結構形式比較固定,這些都需要教師給學生滲透。教師不必提及語法概念,但讓學生知道語句構建規律,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進行《開天辟地》教學時,教師以第二段為例,發動學生展開賞析學習。教師先讓學生找出表示動作的詞,學生順利找到:睜眼、看、翻身、坐、裂開、拿來、持、握、猛劈猛鑿等。這些詞語有沒有一定順序呢?用得是不是恰當?學生開始積極討論。有學生說:“這些動詞都用得非常典型、準確,將盤古如何開天的過程都描繪出來了。”也有學生說:“這些詞語都非常精煉,有些只用一個字,就讓讀者一目了然?!苯處熃o出引導:這些動詞有連續性,一個連著一個,而且準確表現出盤古的行動,表達效果極佳。這些詞語表現了盤古什么樣的品質?學生又是一陣議論。有學生說:“盤古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其動作當然也非常有氣勢,這些動詞將盤古英勇無比的精神表現出來了?!苯處煂W生的分析展開評價,逐漸達成學習共識,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學生紛紛參與其中,促使課堂教學互動高效化。

教師以動詞為學習目標,讓學生體會詞語運用規律和表達效果,是從語理和語感兩個角度同時展開的,教學呈現多元化、高效化。句段賞析是最為常見的語言運用訓練,學生在對經典語段進行賞析時,需要從不同維度出發,對語言現象展開全面優化整合處理,這個操作過程自身就是一種學習歷練。

三、修辭教學,注重學生語感特點

修辭教學主要體現在中高年級,在具體施教時,教師大多注重的是語感滲透,要求學生簡單模仿,讓學生在機械性訓練中,學會修辭技法。其實,修辭也有規范要求,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修辭內質構建規律,還是要注意語理的引導。

如《桂花雨》,教師先讓學生找出文本中運用的修辭方法。中高年級學生對修辭有一定認知基礎,找修辭方法并不困難。很快給出一些例句:“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這是擬人和對比。“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边@是夸張。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這是比喻。“桂花搖落以后,挑去小枝小葉,曬上幾天太陽,收在鐵盒子里。”這是排比。教師引導:這些修辭方法的運用把家鄉桂花的基本特征給描繪出來了,也把作者內心喜愛的情感抒發出來了。找出一個例子仔細分析一下,它到底好在何處呢?學生拿到任務后,開始了相關操作。展示時,學生表現踴躍,很多學生都有比較精彩的發揮。有學生說:“桂花樹的樣子笨笨的,不像梅樹那樣有姿態。用‘笨笨’來描繪桂花樹,角度太好了,將桂花樹不靈巧不生動的形態刻畫出來,其可愛性卻展現出來了。擬人手法運用非常精妙,給人以多重感知體驗?!币灿袑W生說:“真像下雨,好香的雨??!這個比喻很形象,因為是桂花組成的雨,當然富有香氣?!?/p>

教師讓學生找出修辭例句,并發動學生展開細致分析,給學生創設語感語理認知機會。欣賞作者修辭運用,不僅要體味其表達效果,還要理清修辭構成規律,這對全面提升學生修辭運用能力有一定促進作用。

四、習作教學,培養學生語用能力

“聽說讀寫思”基本涵蓋語文核心素養,而寫是核心素養的核心,寫需要建立在“讀”和“思”的基礎之上,書面表達也是一種“說”。在具體引導時,很多教師都會讓學生隨意去寫,或者是要求學生依照典型例文進行仿寫,這些做法無疑都屬于語感教學。習作有太多規范要求,文體、立意、選材、結構、點題、過渡、描寫、表達方式、寫作特色等,小學生習作規范基礎較低,教師當然不能給學生傳授這么多語理常識,但展開局部滲透,會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霧凇》學習時,教師給學生布置一道習作訓練內容:這篇課文對霧凇展開細致描繪,作者對霧凇的形成過程、形態特征等展開精細化描寫,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選擇我們生活中的一種自然現象,模仿《霧凇》的寫作手法,展開個性化表達。學生根據教師提示,順利展開仿寫。成果展示,學生習作大多可圈可點。有學生這樣寫道:霧霾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現象,霧霾給我們每一個人都帶來一定影響。霧霾是霧氣中夾雜著太多的灰塵顆粒,致使整個天空像是籠罩著一團煙幕,就像煙幕彈爆炸一樣,到處灰蒙蒙的,能見度只有幾十米,如同地球末日來臨。這些霧霾久久不愿散去,路人看不清道路是小事,即使戴上口罩,也不能阻止灰塵的蔓延,這才是最可怕的。霧霾形成原因有不同說法,但環境污染是有目共睹的。工廠企業排污控制不力,汽車尾氣、水土流失等都是重要原因……也有學生寫道:朝露是最為有詩意的,給人帶來無限遐想。清晨,小草上、莊稼上,隨處可以看到露珠,好像給植物披上了一層外衣,晶瑩剔透,熠熠生輝。露珠是氣溫下降,空氣里的水因冷空氣凝結而成,當朝陽升起,它也會慢慢消失。露珠是清涼的,也是純潔的,像珍珠、像鉆石,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我喜愛露珠,因為它是大自然的眼淚……教師組織學生對習作展開評價,對其精彩度展開熱議,逐漸達成學習共識。

教師讓學生模仿習作,給學生創設語用機會。學生不僅要模仿描寫方法,還要對語句運用進行相關推敲。在具體實踐中,學生對描寫方法、語言構成、情感表達等都有了切身體驗。仿寫不僅是語感訓練體驗,也是語理綜合運用的結果。

小學語用教學存在一些現實制約因素,學生語理基礎低,也為語用教學帶來實際困難。教師要有創新意識,從語感教學中滲透語理思想,讓學生明白語用離不開語理規范,建立語理認知思維,對語用教學形成一定正面影響。語感和語理內質聯系緊密,教師要有融合思想,在語感教學中注意灌輸語理認知,以提升學生語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