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處理練習題的幾點思考
作者:陜西省隴縣第二高級中學 王鎖成
發布時間:2017-11-02 15:20:4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新課程主要突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練習為主線。練習是教學結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它是學生提煉、鞏固和內化知識的重要過程,是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途徑。適量、適時、適度的練習是學生理解概念、總結規律、提高知識運用能力不可替代的有效方式。所以教師必須具備一些靈活處理練習的方式和技巧。下面我就處理練習方面談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第一,關于課堂練習的處理。
我一直認為最重要、最核心的練習一定要在課內完成,教師看著學生做,看著學生出錯,當面給學生指導。而當前新課程的實施,又為其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支持,教師可以用形式多樣的活動營造出各種活潑的、積極的、富有成效的練習氛圍。另外,課堂練習一定要少而精,在明確課堂目標,明確考綱要求,把握重難點的基礎上對習題進行精心挑選,這也是高效課堂練習的前提和保證。
還有,課堂練習的方式和時間的把握也相當重要。特別是理科練習,我認為應盡量讓學生獨立完成,而且規定相對合理的時間,這不僅可以節約寶貴的課堂時間,使得整個練習過程比較緊湊,而且可以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反應靈敏度。練習完成之后,學生可以在同桌之間、小組內部進行交流,對于在完成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探討。教師對活動過程進行全面監督,并收集學生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最后面向全體學生解疑并點評。
第二,關于配套練習的處理。
階段性的配套練習對于學生進一步復習、鞏固和提高知識技能是必要而且非常有用的。對于此類練習,我認為題目的選擇要有層次性,以常規題目為主,側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演練,可以適當按比例選擇一些能力提高題和創新題,知識點的覆蓋要相對全面,而且要分層次布置,要引導學業優秀的學生在完成基礎題目后,更注重創新思維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升;而對于學困生的要求要適當降低,以保護其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比如,對于一套階段性章節練習題,可以要求學生完成總題量的80%~95%,給予學生適當的選擇余地,學生就可根據自身能力選擇完成。最后,要特別指出的是,對于階段性的配套練習必須提出明確的做題要求與檢查辦法,讓課外練習擁有和課堂練習一樣的規范性和實效性,讓學生學有所獲。
第三,關于檢查練習的多種形式。
沒有形式就沒有內容,只有有效的檢查練習,學生才能從中獲得提高。我認為,在練習的檢查上,教師應該學會“偷懶”,平時大多數的練習,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內互批、班級內互改、小組長檢查批改、同桌之間互閱、復印答案自行對照批改等多種形式。并且給予學生充分的糾錯討論時間,教師只負責個別問題的答疑解惑和練習活動的引導及評價。這樣做不僅可以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更重要的是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內在學習潛能,在此過程中不僅有知識的交流,思維的碰撞,更有情感的促進和激勵,學生之間互相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而且能夠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第四,關于練習的幾點實用做法。
人常說會讀書的人把厚書讀薄,其實練習題也應該是越做越少,也可以把練習“做薄”。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的做題方法,對自己做錯或有知識漏洞的練習題目要分層次進行標注,而且不必將正確答案附在原處。當下次復習時,學生只要做帶記號的練習題目,若能獲得正確答案,就去掉記號,表示這一題目已經掌握,反之,記號保持不變。或者也可以利用錯題本來完成這一工作,這種弱點強化式方法既節約了時間,效果又非常好。
此外,對于學生每日作業的內容,我再談自己的一點做法。新知識的學習,總是伴隨著舊知識的遺忘,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在實際教學中,每次布置的作業既有新知識的鞏固題目,又有涉及舊知識的再憶提高題目。這樣,學習和復習并進,既有利于舊知識的復習,又有利于新知識的學習,效果良好。雖然這樣做使每日的作業量稍有加大,但極大地緩解了集中復習帶來的時間和精力上的壓力。
總之,在教學中一定要靈活處理練習,重在實效。重點應放在練習的歸納、交流和提高上。有效的練習不僅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也是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一項重要舉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