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陜西中醫藥大學教授的指導和學校駐村書記的聯系銷售,讓我在今年第一年掛果時,一畝地就能收入到一千元,估計到明年能達到兩千元,非常感謝他們。” 陜西省旬邑縣馬欄鎮長舌頭村連翹種植戶呂進峰在自家田間高興地說。這正是陜西中醫藥大學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助力地方脫貧的具體實踐。

今年4月以來,陜西中醫藥大學主要領導先后4次深入結對幫扶的旬邑縣馬欄鎮長舌頭村,對該村及周邊重要關聯村展開實地調研,按照“因戶施策、一戶一法”的扶貧方略,量身定制脫貧方案,從醫療、科技、產業、教育、入戶對口等五個方面,探索多樣化扶貧路徑,著眼長遠打造“脫貧不返貧”的規劃。

醫療扶貧

今年5月起,陜西中醫藥大學先后組織各類專家教授16人次、志愿者70人次,為旬邑縣馬欄鎮長舌頭村義診、入戶檢查送藥。針對旬邑縣醫療設備、技術落后,醫療衛生人才學歷低等實際問題,學校派出4位醫療專家常駐旬邑縣開展醫療技術指導、人員培訓等工作,切實幫助基層醫師提升臨床診療水平。

7月中旬,陜西中醫藥大學2017年暑期大學生志愿者精準扶貧實踐服務團再次赴旬邑縣長舌頭村、銅川市耀州區董家河鎮黨家河村開展醫療扶貧活動,為當地村民捐贈藥品價值8萬余元,專家義診800余人次,發放保健知識宣傳資料2000余份,讓當地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醫療服務。

科技扶貧

陜西中醫藥大學以醫藥學科的技術支持為驅動,以技術傳授為使命,采取“高校+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制藥企業”三位一體的扶貧模式,針對結對幫扶對象旬邑縣馬欄鎮長舌頭村的實際情況,在全村范圍內推廣連翹中藥材種植,并在村內成立中藥材種植合作社。藥材掛果后,又積極聯系藥廠、企業為村民解決連翹的銷路問題,為精準扶貧工作增添了新動力。今年6月,陜西中醫藥大學還在旬邑縣設立陜西省中藥產業化協同創新中心旬邑分中心,旨在充分發揮自身在中醫治療和中醫藥研發等方面優勢,實現科研成果轉化項目快速落地,推動縣域特色產業發展。

產業扶貧

今年8月,陜西中醫藥大學與旬邑縣政府聯合申報陜西省扶貧產業投資基金《陜西中醫藥大學制藥廠旬邑扶貧產業示范園》建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3億元,將中藥產業第一、二、三產業完全融合,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建立長效的利益連接機制,帶動農戶通過產業發展增收致富、帶動貧困戶按期脫貧。項目建成后,預計各項總銷售收入年均6.3億元,上繳利稅1.1億元,預計將帶動旬邑縣35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5800余農戶在中藥材種植、加工、流通等方面獲得持久的收入,有望實現第一步精準脫貧,下一步脫貧持久致富的目標。

教育扶貧

今年6月,陜西中醫藥大學與銅川市簽署了精準扶貧技能培訓戰略合作協議。配合銅川市耀州區實施精準扶貧工程,解決貧困家庭困難,具體由陜西中醫藥大學為耀州區貧困家庭子女開展中醫推拿、按摩診療技術及養生保健知識技能等適宜技術培訓,讓學員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同時,陜西中醫藥大學還計劃選派生物技術方面專業教師,指導旬邑縣職教中心建立特色醫藥專業,聯合培養符合旬邑產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入戶對口扶貧

陜西中醫藥大學確定37個處級部門一對一結對幫扶旬邑縣長舌頭村37戶貧困戶與49戶脫貧戶,各幫扶部門負責人集體入村開展入戶幫扶工作,了解貧困戶家庭信息、制訂幫扶計劃及措施,做到一戶一策,幫扶到位。同時,學校還投資1.5萬元建設扶貧宣傳一條街,制作扶貧宣傳噴繪,安裝喇叭在村內廣播宣傳扶貧政策。

陜西中醫藥大學校領導表示,學校將繼續充分發揮中醫藥扶貧的天然優勢和服務社會能力,進一步深入當地實際開展針對性工作,為推進當地脫貧致富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