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個性品讀 促進文本理解
作者: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qū)江莊鎮(zhèn)中心小學 閆 賀
發(fā)布時間:2017-10-31 09:21:5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每位學生對閱讀的理解不相同,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引導他們在個性化的閱讀中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品讀其實是一種特別高效的閱讀方式,品讀與個性閱讀相結合即個性品讀,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品味文本語言、感受文章中的情感,進而提高課堂閱讀的效率。
一、引導個性品讀,理解文本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語文教學目的有明確說明:語文教學是為了引導學生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形成語感。但是由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他們品讀同一篇文章的感受各不相同。因此,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并加以引導,使他們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真諦,這樣才是高效的閱讀課堂。
例如:在教學《絕句》這首古詩時,筆者重點解析了“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一名句。這句詩表面上是寫景,實質上是通過景物表達自己遠足的愜意之情。特別是“杏花雨”一詞意蘊深遠,于是筆者特意將“杏花雨”一詞單獨拿出來進行賞析。筆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杏花雨嗎?”學生們對這個問題都十分感興趣,有的說杏花雨是杏花開的時候下雨,也有的說杏花雨是杏花飄落如同下雨。筆者不置可否,接著提問:“有人能詳細描述一下杏花雨的場景嗎?”在筆者的追問下,有學生踴躍發(fā)言:“杏花雨就是清明時節(jié),小雨紛飛,杏花和小雨一起落下,成了美麗的杏花雨。”“春雨落在杏花上,雨中帶著杏花的香味,一起在天空中飄灑。”“詩人散步在杏花林中,杏花飄下落在詩人身上,就像在雨中散步一樣。”大家十分活躍,課堂好不熱鬧。
二、引導個性品讀,感受文本意境
小學蘇教版語文教材中很多寫景的課文讀起來情意綿綿,發(fā)人深省,讓讀者有一種置身其中的感覺,具有意境美。因此,教師對于這類文章的閱讀教學應該從引導學生品讀文本語言出發(fā),鼓勵他們進行個性閱讀,讓他們在個性閱讀中感受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意境。
例如:在教學《望月》這篇課文時,筆者先讓學生對第一、二自然段進行自主閱讀,并在自己認為描寫月色最美的句子下畫橫線,然后與小組同學交流討論為什么認為這些句子最美。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觸摸文本意境,還能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們各抒己見,場面十分熱鬧。有的學生說:“我認為用安詳、清輝這些詞形容月光特別美,感覺就像母親的撫慰一樣。”還有的學生說:“我認為閃爍、跳動這些詞用得特別好,這些詞將月光寫活了,讓我們不僅感受到月光的靜態(tài)美,還感受到它的動態(tài)美。”還有學生喜歡“隱隱的月光”,他通過這個詞組感受到了無窮的寧靜。由此可見,不同學生的品讀感受各不相同,但他們都從語言中感受到了月光之美,這也是他們在個性化品讀中觸摸到文本意境的表現。
三、引導個性品讀,對話文本情感
鼓勵個性品讀并不是支持胡亂閱讀,學生在品讀時仍應緊扣文章主旨,絕對不能偏離文章的內在情感。因此,教師在閱讀課堂上要注意對學生個性品讀的引導,讓他們通過個性品讀更好地體會文章的內在情感。
例如:在教學《負荊請罪》這篇課文時,筆者先要求學生多次閱讀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提出了一個問題:“文章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請問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個人物,為什么?”有的學生說喜歡藺相如,因為他臨危不懼,寬容大度,而且有著強烈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有的學生說喜歡廉頗,雖然他魯莽無理,但他知錯就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還有的學生喜歡韓勃,因為他豪俠仗義,忠心耿耿。由此可見,每位學生都有自己對人物的獨特看法,并沒有對錯之分。筆者對發(fā)言的學生都提出了表揚,肯定了他們的理解。課堂的最后,筆者布置了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們根據課文內容對某一人物進行續(xù)寫,他們交上來的作業(yè)中編出了各種各樣的故事,讓筆者看到了他們的靈氣和文學功底。
為了讓閱讀課堂更加高效,教師應善于抓住學生個性品讀的落腳點,對學生進行文本語言、情感的引導,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進而提高閱讀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