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體育教學的創新
作者:陜西省神木縣大柳塔第三小學 徐曉麗
發布時間:2017-10-31 11:07: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近年來我國小學體育教育改革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然而,由于學生升學的壓力比較重,有些老師和家長尚未認識到體育課的重要性。部分學校用語文、數學、英語課代替了體育課,體育教學的時間被壓縮。體育課以老師為主導,老師教什么孩子學什么,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不是很濃厚。這些問題使教師深刻認識到,體育課堂還需要繼續改革創新。
一、教學模式的創新
教學模式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常規的教學過程。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程序是講解、示范、學習動作、分解練習、完整練習、糾正和強化。這種體育教學模式不一定適用于所有的教學內容。如今,體育老師們發展出很多具有創意的教學模式。教師應根據地區的不同、教學內容的不同、學生年齡的不同、學校體育器材設施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例如,在給一年級的小學生上“走”的內容時,只讓學生練習前后走、左右拐走,學生肯定覺得無趣,練習一會兒就不練了。第一節課時,可以讓每個學生帶一個紙杯,教師上課前畫好走的路線,讓每個學生頂上紙杯按路線走,看誰先走到終點紙杯還不掉落。然后,講解“走”的內容,傳達新知識給學生。第二節課將紙杯換成書,讓學生頂著書走同一路線。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練習走路的興趣,又有利于學生平衡能力的提高,教學目標也達到了。
二、教育內容的創新
小學體育教材上詳細標明了各年級的學生應該學哪些體育項目,一般教師都是按教材的內容給學生上課。教材只是給學生傳遞知識的一個載體,而不應該是所有內容的來源,教育內容的創新對提高體育課堂質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體育教學不應該只有體育技能的訓練課,還要有室內理論課。體育課還包括保健課和基礎體育知識,讓學生了解基本的自我保護知識和體育競賽的基本規則。因此,學校每個學期至少應該有三到五節的理論課在教室內上課,上課內容就是保健知識和一些體育項目的初步認識或項目競賽的規則傳授。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有用的知識,有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拓寬學生的視野。
其次,如果由于學生體質、體育器材設備有限導致項目無法開展時,就應對教材中的項目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改造。將游戲變得簡單,能讓所有學生參與,玩得開心。如五年級的體育教材里有一項輕器械體操,教材里選用的棍棒操比較復雜,部分學生體質比較弱,做這些動作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把學生分成兩個小組,一組達成教材上的要求,另一組選擇比較簡單的。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鼓勵學生們都運動起來。
小學生畢竟只是個孩子,玩仍然是他們的天性。如一節課快結束的時候,讓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智慧每個人想一個小游戲,讓學生們自己選下節課玩哪個游戲,然后少數服從多數確定下來,讓學生們下去準備。第二節上課時就先帶他們玩游戲,這樣他們的興趣比較高,后半節課的教學自然會很順利。
三、教學方法的創新
教學方法對課堂的效率有很大的影響。教學方法得當課堂效率高,學生掌握的知識也比較扎實。新課程改革以來,各學校的體育教師都不同程度地創新過教學方法,體育教學方法越來越新穎,比如游戲法、多媒體教學法和啟發式教學法等。比如,一二年級的學生需要學習徒手操,只讓學生學習動作要領,用打八拍的方式練習徒手操,學習效率并不是很高。我們可以利用學校的音響設備,放節奏感很強的音樂,讓孩子們跟著音樂跳徒手操,學生的注意力就全部集中在音樂上。這種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節奏感,又有利于學生學會新的體育技能,鍛煉身體平衡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越來越活躍。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肩負著特殊使命”。因此,教師應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結合學校的條件和學生自身條件調整教學環節,尊重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將來從事各種事業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為國家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供良好的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