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對改變英語課堂教學結構,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在實踐中發(fā)現,這一教學模式在實施中普遍存在著高耗低效的現象。尤其在農村小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更是“但聞其聲,不見其人”,即使有的老師愿意嘗試,也總是淺嘗輒止,根本起不到促進教學的目標。那么,造成小組合作學習低效的原因是什么呢?怎樣才能改變這一現狀呢?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一點感受。

一、小學英語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低效成因分析

1.教師原因。

首先,認識不足,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教師一時思想上難以接受,認為這種方式太耗時,容易導致課堂混亂,管理困難。其次,教學設計不足,有效的合作學習需要合理的設計,教師往往對分組環(huán)節(jié)不重視,不會合理分組,造成小組構成不科學。再次,合作學習活動評價不合理,教師對于合作學習過程與結題評價不及時,或不積極,挫傷了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最后,教師參與意識欠缺,教師沒有全程參與、調控合作學習過程,導致合作學習方向不明,容易走偏。

2.學生原因。

首先,學生能力層次差異,無法同步進行合作學習;其次,自信不足,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英語能力持懷疑態(tài)度,表現不積極;再次,個性因素,部分學生性格內向,不善語言表達,無法有效融入合作學習中。

二、小學英語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低效解決策略

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意外,甚至是難題。這就要求教師應沉著應對,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化解教學困擾。

1.抓教師因素。

首先,更新理念,轉變思維。新形勢下的課程理念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鼓勵過程性學習,關注學生情感體驗的過程。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應用中學習。科學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合作學習能力。重視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小組學習的優(yōu)勢,強化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提高。

其次,科學認知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小組合作是一種高效的英語教學形式,教師應對此提升認知層次,意識到其先進性與發(fā)展性,發(fā)揮其積極的教育功能。小組合作這一形式對整個教學過程都有較高的要求。無論在課前設計、課中教學、課后鞏固與評價等都需要教師精心組織。

再次,掌握小組合作教學的技能。小組合作教學需要講求一定的技巧,并不是將學生分組就可以實現的。科學分組是合作學習的重要保證。教師應根據學情與內容,圍繞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遵循同組異質原則,將個性互補的學生分在一組,以發(fā)揮各自的特長,以互相取長補短,使小組合作和諧、平衡、有序。既尊重了每個學生的個性特征,又促進了所有成員英語水平的提升。

第四,做好教師自我定位。合作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有意識放權,減少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干涉,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加強交流,尊重學生的探究成果。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應承擔組織、引導的作用,為合作學習過程保駕護航。

2.抓學生因素。

首先,培養(yǎng)合作學習意識。合作學習的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樹立集體觀念,學會配合與傾聽,求同存異。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分享,懂得尊重別人。面對不同的觀點要學會包容與理解,在知識的探究中能夠共進共退,互相支持,互相促進。形成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小組學習氛圍。

其次,提高合作能力。組織優(yōu)秀的團隊是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保障。小組合作學習中最重要的是小組成員間的默契配合與互動,這需要不斷磨合與實踐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而,在教學中應滲透合作能力培養(yǎng)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小組內形成一個精誠團結、有效互動、和諧共處的合作氛圍,為英語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再次,培養(yǎng)學生自信。英語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應用,尤其是在英語口語訓練中,更需要學生開口表達。但好多學生對此自信不足,表現得比較消極。對此,教師應先幫助學生消除自卑心理,重拾自信。引導與鼓勵他們正確看待自己的錯誤,轉變心態(tài),以更加豁達、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一切。以釋放其英語學習潛能,共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

總之,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英語教師應積極響應課程標準理念要求,大膽投入到英語合作學習模式的探究中,為小學英語教學打開一扇成功之門,進一步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