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創新源于“好奇”和“質疑”。課堂上適時適度,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課堂提問是教學的一種方式,是調動課堂氣氛的手段,也是喚醒學生意識,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教師設問效果的好壞,往往成為一堂課成敗的關鍵。在我校開展的“3546”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中,結合教師的講、學生的練,再加上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三者合一并以此來達到由“精教”到“活學”的教學目的。老師在45分鐘的時間內如何做好課堂提問是非常關鍵的。但是作為一名高中老師,我發現目前在高中英語課堂提問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

一、高中英語課堂提問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學理念滯后。

在現在的英語課堂中,特別是高中課堂。有部分教師缺乏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在課堂上依舊唱獨角戲,一節課下來基本上都是自己一個人從頭講到尾。與此同時,還有相當多的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沒有真正意識到提問的重要性,沒有深入了解高中學生在提問和反饋等方面的需求。

2.待答時間掌握不準。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都會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但是待答時間普遍偏短。相關研究表明: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等待的平均時間大約為1秒鐘,如果學生在短暫的1秒內不能足夠快地思考以形成一個答案,那么教師會變換問題或重述或提問另外一個學生。對較難的問題來說,這個時間顯然是不夠的。我們在課堂中也比較少意識到這一點,待答時間掌握不準,導致了很多學生不愿意對教師的問題進行思考。

3.反饋不當。

我們都有發現,教師普遍對學生回答的評價過于簡單,使用的詞語基本都局限在“Good”“Right”和“OK”上。相對而言,教師很少對學生進行表揚、稱贊或者鼓勵。教師應該具體指出學生哪里做得好,這樣才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準備不充分。

在平常的課堂觀察中可以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時會提問得比較隨意,目的不明確,還會出現問題在沒有被回答出來就不了了之的情況。有時候也讓學生感到迷惑,那么,這樣的提問意義何在呢?盡管有些問題也是準備好的,但是由于問題的單一和簡單,絕大多數的問題集中在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上,深層次的問題很少,也會影響到提問的質量。

二、提高高中英語課堂提問效率的策略

1.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學理念。

部分教師一些不妥的提問方式體現出他們缺少真正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不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比如,對提問數量的看法,對提問類型的設置等往往受制于參考書目,而忽視自己面對的一個個鮮活的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此,教師首先應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學理念,才能融入到新課程改革中,切實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新課程改革當中,若仍然受控于“應試教育”,必然無法真正構建師生互動性的課堂,課堂提問必將流于形式。這樣一來,我們的課堂質量必定大受影響。

2.根據具體情境,控制好待答時間。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沒有待答時間,不給學生任何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會造成學生心理上的緊張與不安。也會致使他們無法把自己的精力都放在思考問題上,這樣就大大地降低了提問的效率。因此,首先,所有的提問都應該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其次,也要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來預留充足的待答時間。這也需要教師在課前對所提問的問題進行精心準備。

3.采用多種形式,巧妙進行反饋。

作為教師,通常都會對沒有正確回答問題或者回答不完整的學生進行評價,對學生的評價要恰當,對學生的表揚要具體,這樣學生就容易有成就感,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力求要讓每一位站起來的學生盡可能圓滿地回答問題,這樣才能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的興趣。

4.提高教師的提問意識,對問題進行精心準備。

首先,教師要避免課堂上的隨意提問,所有的問題都應該是備課時精心設計好的,每一個問題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即提問的原因、期待的效果等,教師應該事先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師要對學生可能做出的回答有思想準備。要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應該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精心設計課堂提問,使學生養成觀察思考的習慣.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