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的創新
作者:西安石油大學幼兒園 申 燕
發布時間:2017-10-31 10:50:0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當前,家長十分注重孩子的智力培養,對體能體質的重視相對不足。家長工作繁忙,孩子就經常躲在家里看電視、玩電腦、打電子游戲、玩各種玩具,失去了很多在戶外進行游戲和鍛煉的機會,導致學齡前的孩子就像溫室里的花朵,弱不禁風,經常生病,于是家長就開始了“跑醫院”的節奏,或者不斷對幼兒進行維生素、鈣片、蛋白質粉等的瘋狂補充。
我園嘗試將具有傳統文化的民間體育游戲有機滲透進體育教學活動中,不僅能提高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讓幼兒享受充足的陽光,而且還能幫助幼兒了解民間體育游戲,使幼兒對古樸有趣的民間文化有所傳承,更讓孩子們稚嫩的肌體盡情接受陽光雨露的滋潤,感受自然環境,從而增強幼兒體質。以人為本,以研為基,通過集體教研、專題培訓、討論研究、觀摩活動等形式,加強園本教研,我們總結出提高民間體育游戲在幼兒園實施的創新方法,來提高園本育人的效果。
一、 思路上創新
我園在園本教研中進行了教師專業理論的培訓,除了教師們查閱資料,了解民間體育游戲的相關知識,發放全園家長與教師調查問卷,課題組還就民間體育游戲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進行研討,確定出要有一定運動量的、民間的(可擴展到小時候玩過的)、適合在園開展的體育游戲作為篩選民間體育游戲的理念。在教研中嘗試將民間體育游戲結合各年齡的特點與幼兒的興趣愛好進行有機結合,通過教研活動,制作出適合幼兒園年齡階段使用的民間體育游戲器械,并創新出民間體育游戲在幼兒園的新玩法,結合各年齡段特點和實際水平,有選擇性的選取各種玩法,既能繼承傳統又勇于求新求變。
二、 形式上創新
現在的家長,對兒時的踢毽子、滾鐵環、跳皮筋、跳房子、竹竿舞等活動都印象深刻。課題組在整理了家長與教師的民間體育游戲問卷調查表后,將兒時的玩法設定為基本玩法,并創新出許多新玩法。例如竹竿舞這個民間體育游戲在搖竿形式、節奏與舞步、合作等方面進行創新,以達到激發幼兒對戶外體育活動的興趣、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提高幼兒身體協調性、鍛煉幼兒體質體能的目標,更好地踐行了“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一是竹竿舞搖竿形式創新。中班幼兒可以進行十字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井字形、米字形等不同的形式。二是竹竿舞節奏與舞步創新。中、大班幼兒竹竿舞的節奏與舞步可以根據音樂的不同進行。三是竹竿舞中幼兒合作創新。幼兒可以手拉手、手搭肩跳竹竿舞,還可以兩名幼兒搭成橋洞,一名幼兒從橋洞中鉆過去,三名幼兒可以同時進行,培養幼兒的團結協作意識。四是竹竿舞與其他體育活動創新。幼兒在跳竹竿舞的時候可以與拍皮球相結合,也可以與踢毽子相結合。
三、 材料上創新
在教研活動中研討材料器械、反復實踐材料器械、修改材料器械、創新材料器械,使各項器械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例如:小班走高蹺活動時利用多種材料(紙板、泡沫墊、塑料管、PVC管等)制作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五角星形、半圓形、圓形等各種跨越障礙,利用旺仔牛奶瓶、杏仁露瓶、奶粉筒等高低不同的廢舊材料制作高蹺,與幼兒園購買的竹制、木制高蹺結合使用。中班利用幼兒鞋盒、酸奶盒、飲料瓶子等制作出走、跨、鉆等不同的障礙,幫助幼兒開展活動。
四、 技能上創新
在教研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嘗試進行民間體育游戲多種玩法的研討與實踐,例如:跳房子活動中,小班利用多種材料制作出各種形狀的房子,引導幼兒進行房子的創意拼搭后,練習雙腳連續向前跳、跨跳,并嘗試單腳連續向前跳房子;中班進行合作創意拼搭與單腳、雙腳交替跳房子;大班則嘗試“買地式”跳房子、比賽式跳房子等。
五、 方法上創新
將一些幼兒喜歡的兒歌、古詩詞、童謠等與民間體育游戲相結合,如小班幼兒邊念《三字經》邊跳皮筋,例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每一句最后一個字踩皮筋,幫助幼兒掌握動作;中班幼兒邊念《木蘭辭》邊跳皮筋,每念到“唧、唧、蘭、織”踩皮筋,也可分兩組跳皮筋,每一段結束的最后一句進行互換,效果很好。
民間體育游戲內容廣泛、豐富有趣、源于生活,可以讓孩子在輕松、愉快中得到鍛煉。引進民間體育游戲,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讓幼兒笑起來、動起來,健康快樂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