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作者: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青山鎮中心小學 王 磊
發布時間:2017-10-31 12:59:1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論語》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以活動導入課堂,調動學生課堂積極性
上課一開始,教師可以跟學生一起唱唱歌、背背詩、做做游戲。這樣,不僅讓學生從課間的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的學習作好鋪墊。然后再引入些輕松活潑的話題,這樣便能在極短時間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新授課作情感鋪墊。
二、實踐操作營造課堂氛圍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展。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展的起點,激發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比如,學生在課外進行剪報活動,把用到的知識、語句剪下來,增加了記憶,將學習變成了一種富有情趣的活動課。
三、用微笑貫穿課堂,提升自身的親和力形象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F在有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是板著面孔,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這就在無形中扼殺了學生對你的親切感。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于你的學問和修養。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我想,這有時似乎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首先自己就要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四、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調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學《嫦娥奔月》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三個人物的具體形象。教師可以尋找一些與嫦娥奔月有關的圖片,再配上適合的背影音樂,制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黃山的美。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創設懸念,活躍課堂氣氛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六、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是教師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創造能力的綜合表現,它主要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過程的把握和教學方法的運用上。在影響語文課堂氣氛的諸因素中,教師的教學藝術是一個重要因素,教師首先應從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入手,應積極培養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同時,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態度、語言和技巧創設一種寬松、和諧、進取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處于高度活躍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