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也是容易被忽視的部分。對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注重深入挖掘教材,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全方位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提高小學生閱讀水平。結合語文教學的工作實踐,就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筆者進行了集中研究。

一、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師的教學觀念沒有得到及時轉變,教學目標不明確。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教學的主角,課堂教學往往是一言堂,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嚴重限制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課程改革的今天,雖然課改對我們的教學思想,教學的方式方法都作了相應的指導。但是,由于課程改革的初步實施,傳統教學觀念的深入人心,使得很多教師的教學觀念一時間無法有效轉變過來,教學依然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目標,以“注入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貫穿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學觀念落后,不利于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此外,不少小學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么缺乏目標,要么存在較強的功利主義傾向,總是圍繞考試開展閱讀訓練,不能根據學科的特點與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目標,這樣很容易阻礙小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獲得一定的旨趣和素養。

2.教學方式盲目追求新穎,偏離了教學的本質。

現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師,很大一部分在片面理解新課程改革的同時,為了積極響應新課改,盲目教學。不少教師認為單純改變教學方式、采用不同教學手段就達到了現代教學理念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很多教師要么是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議代讀;要么就是將表演、情境創設等新穎的手段大量引入課堂,課上一味地拓展、綜合、延伸,忽視對學生聽、說、讀、寫等基礎語文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不準確,語言積累貧乏,對情感的體驗表達不準確等,學生的理解、體驗、積累、表達能力亟待提升,從而偏離了教學目標和本質,走上了追求表面熱鬧而忽略語文實質的錯誤軌道,忽略了讓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淡化了讓學生自己讀書的體驗。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思想早已不能滿足現階段培養新一代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學觀念、教學方式的革新已成為必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就應從教學觀念、方式的轉變入手,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好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我發現、自我建構,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提高教學效率。

2.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樂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性格、愛好、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特點,結合教學內容,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變“苦讀”為“樂讀”,變“要我讀”為“我要讀”,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例如: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導入新課這一環節,如果一開頭就生動鮮明、引人入勝,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學習興趣,從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另外,教師還可以聲情并茂地講述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設置一些疑問,激發其好奇心、求知欲,激發閱讀興趣,調動其閱讀欲望。

3.教給學生閱讀的技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學習是一種講究方式方法的行為,閱讀也是如此,也需要恰當的技巧來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效率。小學生年紀小、思想不成熟,知識水平低、學習能力較差,閱讀技巧相對缺乏,教師應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指導,指導其閱讀的技巧,引導發現教材的內涵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逐步增大其知識面、不斷提高其閱讀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教學中,教師應傳授一些閱讀的技巧。只有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技巧,才能提高閱讀效果,提高閱讀教學水平。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式方法還有許多,只有教師認真總結教學經驗,不斷探究新的、有效的教學策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教學效率才能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