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詩詞教學,對于小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本文旨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從“學生”“教師”“家長”三方面對我校小學生古詩詞學習現狀進行分析,并根據存在問題提出對策和建議。

一、小學生古詩詞學習現狀不樂觀的成因探究

1.古詩詞教學的地位沒有得到重視。

現行語文教材中,古詩詞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的比例很少,六年所安排的古詩詞約等于課文總量的15%,平時的教學研究活動也很少有人涉及古詩詞,因而教師大多重視現代文教學,輕視古詩詞教學,從而造成古詩詞教學的弱勢。

2.考試方法失當。

現今考試只重書面考試,不重口頭檢測,書面考試古詩詞又以默寫詩句及意思為主,為保證少失分乃至不丟分,教師將備課著力點放在梳理知識點、研究標準答案上。學生要進行大量的機械抄寫、默寫,樂趣在機械的抄寫、默寫中一點一點喪失了。

3.各學段古詩詞教學目標不明確。

針對低、中、高不同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規律,各學段教學的側重點是什么,很多教師因教學閱歷不同和無從交流并不明了,更無法給家長科學、合理的建議與指導,因而造成學生本該在各學段學到的知識沒有完全學到,本該在各學段形成的能力沒有完全形成的尷尬局面。

4.學習方法枯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或是填鴨注入式的串講,或是信口開河式的問答,或是以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形式取代了古詩詞的誦讀吟唱、語言品味、情感感悟。單一的學習形式,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古詩詞教學在小學教學中像一塊難啃的骨頭,雖有著豐富的營養,卻無法充分吸收其中的養分。

5.課業負擔過重。

當前,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學生每天用于讀背古詩詞的課外時間隨著年級的升高呈現明顯下降趨勢。這一結果警示我們學生的課業負擔已經影響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已成為當務之急。

二、對策與建議

1.加強學習,提升教師專業知識和鑒賞水平。

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要做到得心應手,游刃有余,必須先練好內功,經常閱讀古詩詞,增強國學文化素養。此外,教師還應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深入鉆研教材以及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清楚地了解《新課程標準》在數量、內容以及教學等方面的要求,了解各學段教材的編排規律,明確各學段古詩詞教學的側重點,為學生的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2.立足課堂,探求最佳教學方法。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確立“生本觀念”,努力做到“教”為“學”服務。教師要依托作品及學生認知規律,依托校本教研,探求最佳教學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等靈活多樣的輔助手段,選擇恰當的教學突破口,使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3.編纂校本教材,擴大語言積累的數量。

教材只是個憑借,其選編的古詩詞是有限的,教師在教學古詩詞時,要注重課外的拓展,這對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內容,更好地掌握古詩詞文化的概貌都是有益的。有量的積累就會有質的飛躍,教師應從小學教材和課標推薦的古詩詞入手,由作者、主題、體裁向廣度延伸,構建校本古詩詞文化板塊,從而拓展學生語言積累的數量。以教材的“點”拓展延伸,以詩引詩,形成學習的“面”,這是在新課程改革中使教材增值,讓教材豐富和完善的一種方法,是開發課程資源,用活教材的一種體現。

4.搭建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教師應根據各學段學生特點,適時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以幫助學生復習所學過的古詩,交流彼此對詩歌的感受,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如讓學生每天與古詩詞見面。教師可選一些短小易懂的古詩寫在黑板一角,每日在課前幾分鐘里讀一讀,在晨讀時間背一背。同時在教室的墻壁上貼上一些古詩,并定期更新,讓學生既好奇又覺著新鮮。小學生好勝心極強,“競賽”就成了激勵學生的一劑良方。教師可采用多元化的背誦方式進行誦讀,在小組、班級中展開競賽,評比出優勝的小組、個人,在學期即將結束時,再組織一次“小小賽詩會”,促進學生對詩句的積累和內化。

5.廣泛發掘資源,拓寬學習渠道。

除課本、校本教材外,教師還應充分發掘課外書籍、電視、網絡等資源,多途徑拓寬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渠道。如利用電腦,搜尋小學生古詩詞動畫學習資料,利用音像光盤,收集古詩詞改編的歌,如播放《登鸛雀樓》《紅豆 》《明月幾時有》等詩,全班學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