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寫作興趣 讓學生快樂作文
作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小學 高 媛
發布時間:2017-10-27 10:03:3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作文是表情達意的交際工具,具有多種交際功能。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有很多學生提起作文就害怕,總覺得無話可寫。特別是剛進入寫作初級階段的三年級學生,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使學生覺得寫作是一種快樂呢?我在教學實際中從以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 激發寫作興趣,讓學生覺得有話可說
1.以說促寫,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作文指導是解決“寫什么”和“怎么寫”的問題,在突出解決這兩個問題的同時,注重讓學生把自己要寫的先說出來,進行系統的口頭作文訓練。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說話時滔滔不絕,可寫作文卻無從下筆。這是因為“說”在生活實踐中用得較多,而“寫”卻較少,沒有實踐就無話可寫。因此在每次寫作時,我總是讓學生先說再寫,引導學生把“說”和“寫”結合起來,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使學生的作文語句通順、條理清晰。
2.“每日一憶”,讓學生覺得有話可寫。
“每日一憶“即把每天經歷的事情在腦海里演一遍。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我經常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比賽,看看誰“憶”的事情又多又有意義。比賽時,我以身作則,跟學生一起參賽,說一說今天有哪些事可以寫成作文。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們大受啟發、爭相發言。學生們回憶一天內發生的點點滴滴,同學之間的、師生之間的、父母之間的……學生們開始認識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然后我要求他們選擇感興趣的寫成日記或周記。這種方法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又為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可謂一舉兩得。
二、運用多媒體,激發寫作興趣
例如:學生在寫景作文時抓不住特點,寫不出意境。人們往往把這歸結于學生對周圍景物不夠留心,缺乏豐富的聯想。而實際上,老師指導學生寫景時也僅僅是紙上談兵,沒有讓學生融入景物,這才是學生對寫景作文感到頭疼的主要原因。為了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寫出好的文章,教學寫景作文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事先收集的圖片資料,有璀璨奪目的星空、有洶涌澎湃的大海、有巍峨挺拔的群山、有飛流直下的瀑布……看了令人心馳神往,這些圖片喚起了學生傾訴的欲望和無窮的想象力,激發了他們寫作的興趣。
三、師生共評,形成寫作氛圍
傳統的作文教學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沒有直接參與,覺得枯燥乏味,許多學生趴在桌子上“神游”,一節課下來老師聲嘶力竭,學生毫無收獲。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積極改進講評方法,嘗試師生共評,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與學生平等相處。我在讀學生寫的作文時,引導他們仔細聆聽,說說“哪些作文寫得較好,為什么”,啟發學生評價。學生興趣被激發起來了,都能踴躍發言,而且說得頭頭是道,這時我又及時給予他們表揚和鼓勵,“同學們很聰明,都能當小老師了。老師再念一些作文,看看哪位‘醫生’能對癥下藥”。學生們思維活躍了,每篇文章存在的毛病都被他們發現了。然后再給優秀學生提供一個自我表現的舞臺,讓他們面對全班同學朗讀自己的習作,使他們產生一定的成功感。寫作中存在毛病的學生通過師生共評這一過程,找到了問題所在,就會開動腦筋,認真修改自己的作文。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班級里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種喜愛寫作的氛圍。
四、激勵性的作文批語,收獲成功的喜悅
及時修改作文,用最快的速度把信息反饋給學生,不讓學生的寫作溫度降下去,提高他們的寫作欲望。學生語句流暢之處、用詞準確之處、描寫具體精彩之處、聯想豐富之處、過渡自然之處、含蓄幽默之處、畫龍點睛之處、富有情趣之處、顯露靈氣之處都加以表揚和贊賞。文中或文后賦以簡短的評語“妙” “好”“清新”“佳作”“真實樸實”“傳閱”等。用表揚代替傳統的精批細改,批改完盡快發到學生手上,學生趁熱打鐵改掉錯別字和病句。好的作文除了讀,還讓抄好在班上傳閱。還可以把學生優秀的文章推薦給雜志或報刊,或者打印成冊,寫上“班級小作家”或“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名字后在班級傳閱,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
總之,從積累素材到說文、寫文、改文始終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愛作文的情感,學生就不會厭倦寫作文,始終保持著高漲的熱情。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要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導學生從“要我作文”轉變成“我要作文”,同時充分發揮多媒體和教師的引導作用,教給學生積累素材的方法,把他們帶進快樂寫作的殿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