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與難點。武功縣徐鋒初中語文工作室成立以來,就把作文教學研究作為工作室的核心課題,期望在作文教學方面有所突破。經過6個多月的聽課、評課與反復研討,在摸索實踐中我們初步構建了作文指導課的基本教學模式——“四環八步教學法”。

第一環節:解標

第一步,展示目標。欲解標就先要展標。即上課伊始,教師首先讓學生明確本次作文的訓練目標(即訓練重點),讓學生心中有數。每次作文的訓練重點不能過多,一般只能有一個,最多確定兩個。否則,貪多嚼不爛,欲速則不達。

第二步,傳授新知,即解標,就是給學生傳授與本次作文訓練目標有關的寫作知識。一般情況下,教師作文教學訓練的目標,與教材的要求是一致而且同步的,教材中往往有比較系統而翔實的寫作知識,教師直接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如果教師覺得這些知識不夠用,可以搜集與之相關、足量的寫作知識來補充強化。通過系統講解、課內課外的豐富例舉,使學生知道這些知識在寫作中的重要性,盡可能充分理解本次作文訓練需要掌握的寫作知識與技巧。

第二環節:出題

第一步,出示題目,即出示本次作文的寫作題目,有可能是一個明確的作文命題,也可能是需要命題的文字材料或者圖片材料。

第二步,明確要求,即明確寫作要求,比如作品的體裁、主題意向、選材范圍、寫作方法、字數要求、書寫要求等。不管提多少要求,最核心的要求是突出本次作文的訓練目標。否則,寫作要求的確定,就偏離了本次作文訓練的重心,達不到預期的訓練目的。

第三環節:引導

第一步,精心指導。這一步最關鍵的幾點有:首先,審題。不論是哪種形式的題目,都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去理解題目,理解題目的內涵與外延。如果不是命題作文,教師首先得引導學生細心地解讀材料,引導學生擬寫出明確的作文題目,或者教給學生擬題的方法。其次,立意。就是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題目的基礎上,確定作文的主題意向或者明確主題思想。立意層次的高低,立意的角度與新穎度,對于學生作文的質量十分重要。再次,選材。選材要緊緊圍繞文章的立意來進行,恰當、典型的材料能很好地表現主題。選材,對于學生來講,看似簡單,其實不易。怎么辦?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多動腦筋,從學生的生活點滴中反復地啟發引導,使學生能夠從自己的實際生活中發現并擷取豐富的寫作題材。在選材訓練中,教師可以對學生作文的選材范圍有意限制,促使學生從自己的實際生活、親身經歷中選擇合適的材料。

第二步,范文引路。作文時,選擇名家經典無可厚非,但對于初中學生來講,似乎有些吃不消。經驗告訴我們,從學生的作文中選擇優秀的范文,更容易使學生借鑒學習,因為這些范文的選材、立意更接近學生實際,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借鑒。當學生的寫作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后,再讓學生從文學經典中汲取精華,可能才會有一定的效果。另外,我們也提倡教師盡可能地寫下水作文。寫下水作文,能增強教師對本次作文訓練題目和訓練目標的感受與理解,有利于增強教師課堂作文的指導性。寫下水作文,更能提高教師的寫作能力,這樣指導學生就能駕輕就熟、游刃有余了。

第四環節:作文

第一步,編寫提綱。這一步就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組材構思,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框架結構、主次詳略、寫作方法等。然后,把這些零散的東西按照一定的寫作順序、寫作結構梳理出來,編成寫作提綱的形式。這個提綱,可以寫在紙上,也可以記在心里。

第二步,照綱作文。這是作文指導的最后一步,就是讓學生對照自己的寫作提綱來寫作文的過程。這一步,教師無需多言,把足夠的寫作時間留給學生就行了。當然,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對提綱進行適當調整。

模式構建出來容易,但要做到熟練、靈活、高效地運用卻很不容易。模式是一種基本的教學思路,教學中肯定需要教師進行靈活調整,不能讓固化的模式束縛了我們的手腳,影響了我們的教學。當然,這一模式肯定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摸索改進,使它更接地氣、更可行實用。我們相信,在領導的關心指導下,在工作室全體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會摸索出更實用、更高效的作文指導課教學模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