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的基本關系,就是教師和學生的關系,課改的實質就是進一步理順師生關系,以達到“生命活力”與“課堂效率”的和諧統一。隨著高效課堂“生進師退”理念的深入人心,一些教師在實踐中不自覺地被無限“邊緣化”,放任學生自學,出現了機械的“獨學——對學——群學”形式主義泛化的傾向。

筆者認為,突出學生的“學”,絕不能以犧牲教師的“教”為代價,學生“學”的方式多元化離不開教師“教”的方式最優化,要讓學生“活龍活現”,教師必須“隱身在線”。所謂“隱身在線”就是教師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學習共同體(朋友圈)的多維交互活動,教師退居二線把學生推上一線,讓他們“活靈活現”,以達到“讓學生能才是真的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之目的。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隱身在線”呢?愚以為,可從以下四個方面把握:

定位——“退守底線”。高效課堂的底線是達成教學目標,達成教學目標的途徑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模式但不唯模式才是最佳選擇。一般情況下,課堂上20%的屬于重點、難點的內容需要教師教,而80%的內容學生是完全可以自學掌握的。這就要求我們把“教”建立在“學”的需要基礎上,從而實現“以學定教”“以教導學”“學教互動”“動態生成”。這里,教師需要把握好兩個方面,一是“學”絕不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離開了教師指導參與的“學”,往往是低效的;二是“教”也未必是教師的專權,“兵教兵”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的方法。從這一點上講,教師的“抓大放小、生進師退”是有原則和底線的,是退而不休、隱忍不發、收放有節的“以退求進,以退促進”,需要靈活掌控。

預 案——“埋好伏線”。精心設計好導學案,為課堂埋下伏筆無疑是教師超然隱身的前提和基礎。 “導”是以生為本的導,“學”是以師為“導”的學,“案”是師生瞄準目標合作探究、預設生成的案。學有起點、學有方法、學有路徑、學有標準、學有層次,因而教師的導就要隱身在恰當、具體、可測的學習目標里,隱身在學情、路徑、方法的預習里,隱身在問題、情境、質疑的探究里,隱身在互動、生成、示范的多樣展示里,隱身在精選、分層、限時的作業檢測里……唯有教師預案里的精準定位和定向引爆,學生的學才能有的放矢,有效達成。

點評——“及時上線”。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是孔子論述啟發式教學的至理名言。“憤悱”是最有價值的一種學習困境,是教師及時上線,高調介入、巧妙點評的最佳時機。把握點撥時機,是使點撥精彩有效的關鍵。要在新舊知識點處適時點撥,以達到“溫故而知新”之目的;要在重難點知識處適度點撥,使學生理解掌握到位;要在易錯點、易混點強化點撥,使學生在糾錯過程中掌握、鞏固知識;要在解題方法和知識規律處精要點撥,使學生學會思考。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評價要注重小組整體捆綁效果,突出非智力因素,體現激勵、賞識為主,批評、懲戒為輔的原則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具體化及時效性,以促進小組建設由學習共同體向成長共同體積極轉型。

拓展——“打通連線”。教師因占據了課程標準、教學媒介、教材體系、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綜合信息優勢,擁有拓展提升的絕對主導權。對此,教師要合理借鑒“超鏈接”手法,以打通“時空連線”。一是鏈接生活。通過布置一些相對靈活的實踐性作業,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讓知識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架起生活與文本、文本與著作、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橋梁。二是鏈接中考。學習不是為了考試,但也不能回避考試,打通本節知識與考點、考題之間的聯系,讓學生體驗現在就能“攻堅克難”的成功感,將更加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品質。三是鏈接教輔。“白加黑”“案加單”是高效課堂學習的基本載體,精心規劃和設計好傳統板書,有利于克服分工合作,習得知識的碎片化。四是鏈接學科陣地。生成問題是一個不斷循環衍生的過程,課后生成的問題只能留待課外解決,要鼓勵和組織學術助理、學科長中的“學霸們”結成學社,開辦園地,開展更高層次更有分量的繼續探究活動,以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學科特長。

總之,教師只要把握好了以上四個方面的操作要點,念好教師導學導練的“隱身經”,教學才能做到不“顯山露水”,更“游刃有余”,學生的學才會“活靈活現”“生龍活虎”“張弛有度”,才能由“冒泡、吐槽”進入更加“活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