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育人模式,提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作者:陜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學初中校區 張振斌
發布時間:2017-10-27 09:48:3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指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學校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辦學思想是提升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區,自1995年建校以來,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辦學理念,立足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深入開展國際交流,大膽進行課程改革,不斷創新育人模式,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建校以來,學校培養出4名西安市中考狀元,8名陜西省高考狀元,3名新加坡中考狀元,涌現出了大批優秀學子:新加坡高考狀元米瀟、魯浩;考入牛津大學的林楠、馬潤森;考入劍橋大學的倪超、弟彤巖;任教于哈佛大學的周康;直博“麻省”的王若溪等。
一、以辦學目標為導向,開闊學生國際視野
建校以來,學校以“創辦教育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化、國際化示范學校”為目標,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國際交流活動,形成了鮮明的國際化辦學特色。
1.建立國際交流聯盟校。學校先后與美國、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加拿大等13所學校結為了姊妹學校,最長的姊妹學校已經有了17年的互派師生交流經歷。
2.選派學生到國外進行短期學習、生活體驗。七年級學生赴新加坡參加“國際青少年活動節”活動;八年級學生赴澳大利亞和美國斯坦福大學參加暑期游學活動;九年級選派優秀學生赴美國進行為期半年的學習交流活動,深入學校和家庭,體驗異國文化。
3.每年選拔一批享受全額獎學金的優秀學生赴新加坡留學。到目前為止學校共選送了80多名學生。
4.創建“國際課程班”。與高中“國際課程班”對接,為有出國愿望的學生鋪就直接通往世界著名學府的道路。
二、以特色活動為載體,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1.陽光體育,強健體魄,創設多樣的體育教學。
為激發學生興趣,彰顯體育魅力,學校體育教師自編自創輕器械繩操、武術操,一改以往課間操的單一與枯燥,既將課間操內容變得十分豐富,趣味十足,又鍛煉了身體。尤其是《少年行》武術操,風靡全校,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全體學生每天早上進校1000米晨跑的基礎上,學校每年舉辦一屆體育節。體育節歷時三個月,有校運會、武術操比賽……豐富多彩。輪番上演的體育賽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展現著高新學子積極陽光的精神風貌。
2.張揚個性,發展特長,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學校開設模聯、交響樂、葫蘆絲、合唱、舞蹈、陶藝等110多個社團。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張揚個性,樂在其中。學校還舉辦藝術節、校園好聲音、英語文化周、學生書法大賽等大型活動,給各類有特長的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
3.疏導心理,擁抱夢想,培養身心健康的高新學子。
針對青春期學生的心理特點,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其中一個影響力較大的創新活動就是以培養“健壯剛毅、睿智清朗的高新男生”“溫婉端莊、優雅脫俗的高新女生”作為活動目標的“男生節”和“女生節”。另一個創新活動——“校園心理劇展演”。這是學校對學生青春期教育的一次大膽嘗試。讓學生以自己真實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的困惑與煩惱為背景,自主創作劇本,自編自導自演,真實反映他們在青春期成長過程中產生的種種矛盾、困惑與煩惱,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創作、排練和演出的過程中,促進了學生、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互相溝通和相互理解,增加了彼此的信任,共同化解了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矛盾。
三、以探究作業為突破,引導學生實踐創新
從2003年起,學校在寒暑假、十一長假期間,不再布置傳統類型的作業,而是為學生精心編制了一份“立足教材,關注生活,突出學科特點,側重探究實踐”的探究性作業。
探究作業突出了創新性、實踐性和合作性,完成過程既動手又動腦,既模擬又創造。諸如制定有利于健康的食譜、撰寫調查報告、搜集整理中國傳統節日特色、小組合作測量聲音速度、按照世界著名橋梁模型設計橋梁等。這樣的作業與生活息息相關,沒有現成的答案,沒有統一的模式與標準,學生根據已有認知和經驗,采取不同的方法創造性地完成,既發展了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一些作業已不再是個人能夠獨立完成的,而是需要與家庭、社區以及他人協同合作才能完成的,讓學生在互幫互助的合作交流中學會合作,學會共處。
四、以科技創新為路徑,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1.定期舉辦科技節。
學校每年舉辦校園科技節。科技節期間,學校邀請航天專家進校園給學生作科普報告,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大賽、全國科學影像節、太空種子種植科學調查、“航模表演”,參觀省自然博物館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感受參與、體驗、成長的快樂,喚醒每個孩子的科學潛能,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2.發揮科技類社團的帶動引領作用。
學校結合生命奇跡社團、DI社團、定格動漫等科技類社團的實際,編寫科技類社團校本教材,豐富活動資源與內容,記錄學生們科學探究的過程,已有24部作品獲獎,其中有6部作品榮獲全國青少年科學影像節全國一等獎。通過在全校范圍內展播學生的科學微電影作品等活動,引導全體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崇尚科學。
3.加強與社會科普教育資源的合作。
學校不斷拓寬科技創新渠道,積極與科技館、博物館等單位合作,帶領學生參觀自然博物館、楊凌農業示范園,參與南極科考活動。在與陜西自然博物館合作開展的“科普進校園”活動中,陜西自然博物館向學生們展示了館藏的部分動植物標本、地質標本、拳擊機器人等展品,其工作人員表演了有趣的科學魔術,講述了生動的自然故事,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和對自然界的探求欲。在2015年《全國青少年天宮二號科學實驗方案征集活動》中學校三位學生的方案榮獲一等獎。
五、以經典閱讀為基礎,豐厚學生人文底蘊
“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為了使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學校把讀書活動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貫穿于日常教學的每一天。通過課堂教學和開展“校園讀書節”等活動,引導學生“與經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和名著為伴,創造書香人生”,使學生熱愛讀書、學會讀書、享受讀書。
每年一屆的“校園讀書節”活動,歷時百余天,形式多樣,豐富多彩。通過隆重的啟動儀式,讓學生明確活動意義、形式、流程及評價機制,同時下發“致家長的一封信”“推薦書單”“讀書自我督促卡”等資料,倡導親子共讀、師生同讀、人人樂讀,讓校園書香四溢。在活動期間,老師們引領學生建立班級圖書角、觀看相關視頻、設計讀書活動方案,師生教學相長、獲益匪淺。
六、以課程改革為契機,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高新一中初中校區的學生人數多,個體差異大。為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學校結合課程改革作出了有效嘗試。
1.成立“特色教育中心”。
學校結合實際創建了“兩年制創新教育實驗班”和“國際課程班”,成立了“特色教育中心”,構建了適合創新實驗班和國際課程班的課程體系。本著“關注學生心智成長、強健學生體魄、努力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重點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素養”等4個特色開展教育教學活動。2015年第一屆兩年制創新班35名學生首次參加高考,有7人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2016年第二屆創新班35名學生在高考中有9人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其他學生分別被香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名校錄取。
2.探索新型教學方式。
(1)按照學生興趣與特長開設項目選修課程
向學生提供盡可能豐富的選修課程“菜單”是實施走班制教學的前提。學校圍繞學生的需求,將體育、音樂、美術、信息技術4門課程進行了改革,以一個年級組6個班為一個單元,根據教師專業特點,在上述4門課程中分別設置6個項目供學生選擇,教師按照項目開展教學活動。
(2)圍繞學生差異開設分層選修課程
對于語文、數學、英語、物理等學科,學校把每組6個班的學生分為A、B兩個層次,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科基礎提出申請,年級教學部根據學生的學科成績、能力和潛力確定學生選擇層次。A、B兩個層次之間每半學期可以進行適當流動。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實行分層教學。
實施以來,學生的興趣、個性和潛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張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與此同時,教師參與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了極大的發揮。
正是由于西安市高新一中初中校區在辦學過程中立足學生發展,勇于進取,持之以恒,不斷創新,才取得令全社會稱贊的成績。今后,學校將繼續在“仰高篤行,知新致遠”校訓的激勵下,沿著“創建現代化、國際化示范學校” 的目標奮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