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學:"量身定制",特色幫扶
作者:王波
發布時間:2017-10-26 09:21:46 來源:陜西教育新聞網
西安理工大學將服務社會、服務陜西作為學校的重要使命和責任,立足學校特色和優勢,結合略陽縣“十三五”規劃,與略陽縣開展多領域、深層次的合作與幫扶,協助把脈定位,推進略陽縣經濟、社會、文化建設,并動員全校師生的集體力量在學校形成集體貢獻參與的格局,探索出一條富有自己特色的扶貧之路。
根據略陽縣有一定工業基礎,產業發展對儀器儀表操作等相關從業人員具有一定的需求的特點,西安理工大學結合自身優勢,推出了以“電子儀器儀表裝調工職業能力培訓和職業資格鑒定培訓計劃”為主題的扶貧培訓項目,采用課堂教學和實踐操作結合的方式進行,首批培訓設在西安理工大學校內,學校承擔參訓學員全部費用。學員在學業完成后可獲省人社廳發放的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直接上崗就業。
首批培訓結束后,西安理工大學認真總結經驗,采用“送教上門”的方式在略陽縣天津職教中心進行第二批培訓,學校采購價值近10萬元儀器設備無償捐贈給略陽縣職教中心,并選派優秀的授課教師前往略陽縣駐校開展培訓。此外,學校還設計了“扶貧干部脫貧攻堅能力提升班”課程、“電子商務職業能力培訓”等培訓計劃,提供更多的培訓項目供符合條件的困難家庭學員選擇。
略陽縣地處秦巴山連片特困地區,森林覆蓋率為 45.2%,是全省核桃、黑木耳、香菇的集中產區之一,還有可供藥用的植物479種,其中地存杜仲1億多株,數量居全國之首。但由于宣傳不到位,社會認知度不高,資源未產生應有的效益。為此,西安理工大學提出了“特產幫銷”的幫扶方案,為扶持貧困戶開展種、養殖業,實現“造血扶貧”的目標。學校免租金為略陽縣提供沿街門店一間,打通了中間流通環節,形成“啟動——生產——收購——銷售”一條龍服務。同時,西安理工大學利用遍布全球104個地區、行業的校友會平臺,積極宣傳略陽土特產,推介略陽旅游資源。形成了“農戶到點,零資金啟動,技術搭橋,商戶運作,定額回購,返利于民”的運營思路,最終實現農戶脫貧的終極目標。
在“兩聯一包”結對幫扶點——略陽縣白雀寺鎮何家坪村,西安理工大學通過提供技術服務、實施工程項目、捐贈設備、修路引水、支持資金等方式有效助推包扶戶的脫貧工作。幾年來,學校累計各類投入30余萬元,撥付11萬元扶貧專項資金用于支持該村的道路維修工作;投資11.5萬余元用于實施引水工程項目,捐贈了價值2.5萬元的整套食用菌加工設備等。
為保障學校助力脫貧工作順利推進,實現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西安理工大學動員廣大師生積極投身地方扶貧服務工作。在陜西省委組織部和省委高教工委的支持下,積極選派優秀干部、教師、學生到略陽縣相關單位掛職、支教,為脫貧工作提供人才支持。與此同時,學校積極引導學生服務社會,組織學生赴略陽縣開展有關專題調研活動,鼓勵有志于服務西部、奉獻基層的畢業生到略陽縣擔任大學生村官或在基層一線服務、鍛煉,鼓勵學生結合專業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貢獻。
此外,西安理工大學圍繞略陽縣扶貧工程,還開展了就業幫扶、信息幫扶、文化幫扶、志愿幫扶等工程。一方面,學校積極協調校內有關單位和部門,統籌提供后勤服務類、教學保障類、安全保衛類等就業崗位,解決略陽縣部分貧困群體的就業問題;另一方面,依托學校就業創業指導經驗及創業資源,在當地舉辦就業創業培訓班,為困難群眾提供就業創業指導。
西安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劉凱表示,下一步,學校將繼續積極發揮人才、科技、智力、信息、產業等方面的優勢,把學校特色和略陽縣的需求結合得更加緊密,為略陽縣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技術、培訓等支撐,助推略陽縣經濟、社會、教育、科技發展,促進貧困人口早日脫貧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