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言 選 粹
發布時間:2017-10-25 10:37:3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 人民日報:【夜讀:好的生活不是拼命透支,而是款款而行】當我們的步子邁得太快、被欲望追著趕著、被生活牽著鼻子走,會讓我們喪失自我,也失去對生活的主動權和掌控力。人生越往上走,到達一定的階段,你越會發現:保持自己的步調、款款而行,才是真正的內心強大。
@ 光明網評論員文章:【光明網評:想想童乞的遭遇,誰都會坐立不安】童乞表面上是城市治理問題,根源上是農村生存問題,應該成為目前正在大力推動的精準扶貧工程中的一條重要工作線,將“扶貧”二字的內涵立體化,將兒童權益保護工作直接做到根兒上。這些,都相當緊迫,因為每一點遲緩,都可能增加一個流浪在街頭的、命運未卜的孩子。
@ 知識分子:【高考真的是寒門難出貴子嗎?】今年高考北京文科狀元熊軒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現在的狀元都是“家里又好又厲害”“農村孩子很難當狀元”的一席話,引發了公眾輿論的關注。與此同時,清華大學錄取的甘肅殘疾學生魏祥出身寒門。在當今社會,寒門能出貴子,但確實是難出貴子。實際上,寒門難出貴子并不是個簡單的教育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也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 經濟觀察報:【清華大學專門給這位考生寫了封信: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這位身患重度殘疾的甘肅定西19歲考生,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在今年高考中收獲了648分的優異成績,報考了清華大學。但由于身體殘疾,家庭貧困,這位考生與清華大學進行了書信溝通,得到了清華大學感人的回信,信中寫道:你的情況受到了清華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的關注,也會妥善安排解決你的后顧之憂。相信未來的你,也會和活躍在各領域的清華學子們一樣,穿花拂葉,除卻一身困頓,成就自己的不同凡響。在此,我們想對在求學路上荊棘叢生的學子們說: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 澎湃新聞:【霍金北京演講:人工智能也可能是人類文明的終結者】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北京舉辦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作了視頻演講。在演講中,霍金重申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類最好的事情,要么就是最糟糕的事情。他認為,人類需警惕人工智能發展威脅。因為人工智能一旦脫離束縛,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類由于受到漫長的生物進化的限制,將無法與之競爭,從而被取代。
@ 西安日報:【最近一位教師的吻別照火了 拒絕高薪退休后要去農村】最近一位吻別三尺講臺的老師火了,他叫盛志軍,是浙江省數學特級教師。這個講臺,他站了39年零8個月,6月27日是他的最后一課。退休前他拒絕了高薪培訓機構,他說,“我想到農村去,培養農村的師資,讓農村的教育質量好一點。”
@ 思想聚焦:一樣東西,如果你太想要,就會把它看得很大,甚至大到成了整個世界,占據了你的全部心思。我的勸告是,最后無論你是否如愿以償,都要及時從中跳出來,如實地看清它在整個世界中的真實位置,亦即它在無限時空中的微不足道。這樣,你得到了不會忘乎所以,沒有得到也不會痛不欲生。——周國平
@ 地理老師宋學超:兒童教育過程中有幾句謬論,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信以為真。1.“要把孩子的毛病扼殺在搖籃之中”;2.“三歲看老”;3.“小時候管不了,大了就更管不了了”。這幾句話無一例外地沒有考慮年齡本身對孩子成長的巨大改變。兩三歲的孩子喜歡吃手他就會一輩子吃手嗎?顯然不是,很多問題會隨著年齡增長自動消失。當然,家長的正確引導也是必要的。我的意思是不要對一些很正常的孩子成長問題上綱上線,采取孩子接受不了的手段來鎮壓。
@ TempleYoung:“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為它讓你坐立不安,它強迫你不斷重新認識自己和周遭的世界,從而不斷做出改變。直至今日,我每年都會帶孩子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對我來說,以學習的方式旅行,已成為一種傳統,意義在于成長。行萬里路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閱人無數,行萬里路后思索回顧。”——德魯福斯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