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宏保,從丹鳳師范吮吸完知識的花蜜,來到山陽教育戰線上默默地奉獻,16年來,從一個血氣方剛的小伙子成長為一名教學名師,他始終堅信“成就學生,也成就自己”。

大山里的“教書匠”

1998年12月,組織分配他到湖坪鄉教書,那是一個交通不便、貧困的高寒山區,他在那一呆就是五年,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山里娃,而給予他最好的回報則是所帶的學科人均分在全鄉統考中多次名列第一。不僅如此,2002年擔任校長期間全校六個年級12科在全鄉7所學校會考中,擷取了11個第一。

2000年秋季,學校舉辦首屆藝術節,他出色完成了兩個舞蹈和一個二聲部大合唱的編排任務,連續一個月未進家門,演出的節目讓全體師生耳目一新,對此家長也給予高度贊譽。

2003年暑期,他參加了山陽縣民辦學校——同仁學校的教師招聘,以筆試第4名的成績取得了面試的機會,當時他背著鍋蓋去講“圓”這節課,給評委們留下較深刻的印象,但最終的聘用教師沒有他的名字。當他聽說每名聘用的教師有2名招生任務時,他便翻山越嶺動員學生,一周下來竟然招了32名學生,校長因此破格錄取了他。從此,他走出了深山老林。

課改中的“探索者”

初到同仁學校,因方言太重,教法陳舊,他所帶班級竟有4名學生轉走,這對他是當頭一棒。

難堪、悲傷,讓他開始潛心學習,虛心請教。對著鏡子練習普通話,拜名師學習教學藝術。十年的民辦教育生涯中他始終堅持“每課六備制”,堅持“節節反思制”,牢牢抓住課堂,確保人人全程參與,始終以課堂為主陣地進行研修,將實踐與理論進行完美結合,最終形成小學數學的“自學、討論、展示、檢測”四步教學法,受到了教育局領導的賞識。2006年,被再次破格提升為中學部數學教師,他將壓力變為動力對課改進行深入探索,最終形成“1+3”教學模式的高效課堂。

功夫不負有心人,扎實的工作使他的教學成績一路輝煌,從2006年起所帶學科的人均分在統(中)考中連續6年居全縣第一,在2006年七年級全縣統考中,人均分高出第二名19.86分,打破同仁建校以來的紀錄,得到學校的重用,一直任兩班的數學兼班主任工作,且擔任教導主任,在此期間他所帶班級,所包畢業年級組連續3年升學人數、升學率居全縣第一。

教壇上的“領頭雁”

2013年組織將他調到山陽城區一小,先后擔任教導副主任、副校長職務,他沒有沾沾自喜,始終堅持在教學第一線。學校面臨一線教師嚴重缺員時,他挺身而出,不計報酬,在做好校長分管工作的前提下,自愿承擔兩個班的數學課,是學校領導們的楷模,更是同志們心中的榜樣。

鏡頭一:勇挑重擔 服從安排

在接受任務方面,凡是沒有人愿意干的工作他主動去干,凡是領導棘手之事他主動分擔,凡是下屬難應付之事他便接手干,凡是同志請長假需人手時他踴躍去幫。

鏡頭二:教書育人 傾注真情

校園里只要有他的身影,就能聽到學生呼叫“方哥”的親切聲,偶爾還能聽到“方爸”的親昵聲,這一切又是為什么呢?原來他在潛心育人,倡導的“愛的教育”思想中明確提出“教育就是喚醒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學困生在別的老師眼里是淘氣生,而在他的眼里卻是可愛生。他就是這樣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發自內心地去愛每一位學生、真情實意地去幫助每一位學生,從最后一名幫起、從最調皮的一名扶起,讓每一名學生活出自信,讓每一名學生都會感覺一切因自己而美麗。正如他班上的學生所說:“上方哥的課我們永遠不想下課。”

鏡頭三:教法創新 墻頭之花

他善于研究,課余時間他喜歡探討教法學法,引導同志們學習領悟他獨創的“1+3”陽光高效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改變傳統課堂的“一言堂”為新課堂的“百家鳴”,整個課堂因學生展示而精彩,整個過程因課堂生成而高潮,整個環節因學生自信成長而成功。目前,在學校作為主推教學模式全面推廣, 2015年秋季全市“新常態·大視導”檢查活動中,深受市縣各級領導的高度贊同。

鏡頭四:教學質量 屢創輝煌

他是從民辦學校回來的質量高手,曾經連帶3屆畢業班,畢業升學率、升學人數均居全縣第一,所帶數學學科連續6年在全縣統考、中考中居第一。來到城區一小后,2014年所帶六年級在全縣統考中居第二名;2015年六年級所帶的兩個班數學人均分在全縣會考中比同規模學校高2.7分;2016年所帶同年級最差的兩個班在全縣五年級統考中高出同規模學校3分,超過學校內平行班級10.5分,創造出“差學生照樣出好成績”的奇跡,深受家長和領導的好評。

鏡頭五:人才培養 舍得奉獻

他非常關注人才的培養,無論是校內培訓,還是外出培訓,都樂意接受,從不抱怨,總是傳遞給大家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每學期至少主動承擔1次全員教師的業務培訓,如高效課堂的構建、教學模式的推進、師德師風的建設、傳統文化的教育等。從2011年起連續6年任縣上骨干教師的培訓、陽光師訓講師團成員,高效課堂主講專家,在全縣鄉鎮學校巡回演講20多場次。2014年被鎮安縣聘為骨干教師主講專家,2016年被丹鳳縣聘為送教下鄉外聘專家。

鏡頭六:教研成績 遍地開花

誠心搞教育,成果不平凡。他的教學設計“實際問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在“2011年全國中青年骨干教師優秀教學成果評選活動”中榮獲三等獎;他的6篇論文獲得國省市縣獎勵,其中“課堂的成敗看學生,課改的成敗看學生”獲得國家級一等獎;他的2節錄像課在省上獲獎,其中微課“3的倍數”在第一屆“陜西省小學課堂教學改革大講堂”中獲一等獎。2014年6月,受市教育局選拔推薦,他被特聘為教育部“國培計劃——示范性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項目遠程輔導教師(管理員)”,9月被評為“山陽縣教學名師”,同年獲得“省級教學能手”稱號;2015年在商洛市“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被評為優秀評委;2016年被陜西省教育學會評為“省級教學新秀”,同年被商洛市評為“市級學科帶頭人”。

當一名好老師難,不僅難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更難在邊學邊研。他始終堅信,“一名研究型教師無論勝任哪一門自己懂得的學科,成績都會優秀”“一名研究型領導無論分管哪一項工作,都能干得輝煌”。現在的他一邊分管學校安全,一邊深入教學一線,雙重身份多重任務,但他還積極爭取外出學習和考察課改名校的機會,探索出適合大班額的教學方法,為一小的陽光課堂和山陽的課堂改革貢獻一己之力,讓山陽的課改之花開得更紅、更艷!